當前位置:
首頁 > 醫學 > 美國阿拉巴馬州發現與致命尼帕病毒相關的「坎普希爾」新病毒

美國阿拉巴馬州發現與致命尼帕病毒相關的「坎普希爾」新病毒

美國科學家在短尾鼩鼱身上偵測到一種與致命的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相關的新病毒。然而,科學家表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該病毒已感染人類,且感染人類的風險「可能很低」。

這種致命的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的近親病毒,首次在北美被發現,具體地點是美國阿拉巴馬州。科學家將這種病原體命名為「坎普希爾病毒」,它是在四隻北短尾鼩鼱(Blarina brevicauda)身上被檢測到的。這些動物於2021年在阿拉巴馬州塔拉波薩縣一個同名城鎮附近被捕獲。為了進行研究,這些動物被捕獲後被解剖,它們的器官被冷凍起來以供日後分析,正是在這些分析中發現了這種病毒。

坎普希爾病毒屬於亨尼帕病毒屬,這是一類通常感染蝙蝠的病毒,但已知它們會「溢位」到包括人類在內的各種哺乳動物身上。在人類身上,亨尼帕病毒可導致嚴重的呼吸道疾病和一種稱為腦炎的腦部炎症。

已知會感染人類的著名亨尼帕病毒包括亨德拉病毒和尼帕病毒。前者於1994年在澳大利亞首次被檢測到,病死率約為60%。後者自1998年在馬來西亞首次被發現以來,已在東南亞各地引發疾病爆發,感染該病毒的人死亡率在40%至70%之間。

發現坎普希爾病毒意義重大,因為這是亨尼帕病毒首次在北美被檢測到。發現該病毒的科學家於1月17日在《新興傳染病》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這一發現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亨尼帕病毒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為普遍。具體而言,它證明瞭在北美中部和東部都能找到的北短尾鼩鼱可以攜帶這些型別的病毒,以及其他已被證實會導致人類疾病的病菌。研究人員表示,坎普希爾病毒可能對人類構成風險,也許會透過與受感染動物或它們的糞便和尿液直接接觸而傳播。

然而,儘管存在這些潛在的擔憂,新論文的作者們警告不要輕易下結論。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分子病毒學家裡斯·帕裡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生活科學》:「沒有證據表明暫時命名為坎普希爾病毒的病毒已經感染了人類,而且它感染人類的可能性仍然未知,但可能很低。」

他強調,雖然坎普希爾病毒與亨德拉病毒和尼帕病毒屬於同一屬(稱為亨尼帕病毒屬),但它在基因上與這兩種病毒不同。相比之下,坎普希爾病毒與在東南亞和歐洲發現的其他由鼩鼱攜帶的亨尼帕病毒的關係,比與像亨德拉和尼帕這樣由蝙蝠攜帶的亨尼帕病毒的關係更密切。他說,這種區別很關鍵,因為由蝙蝠攜帶的亨尼帕病毒往往會感染更廣泛的宿主,並對它們造成更大的傷害,而且已知它們會在人類中引發嚴重的疾病爆發。

帕裡說,到目前為止,只確認了另一種由鼩鼱攜帶的亨尼帕病毒,即琅琊病毒。該病毒在2018年至2021年期間感染了中國的35人,導致發燒、疲勞和咳嗽等症狀,在較少的情況下,還會導致肝腎功能受損。但重要的是,沒有死亡病例報告。

目前還不清楚北美北短尾鼩鼱是否能夠將坎普希爾病毒傳染給人類。研究作者寫道,它們通常棲息在林地,與人類的直接接觸相對較少。值得注意的是,北短尾鼩鼱被發現攜帶其他可能傳染給人類的病毒,但這些病毒從未從這些動物傳播到人類身上。帕裡說:「考慮到北短尾鼩鼱已經攜帶其他人畜共患病毒,如波瓦桑病毒和坎普里普利病毒,而且獸醫專業人員已經採取了適當的生物安全措施來處理它們,因此不需要額外的預防措施。」

他表示,未來的研究應該集中在嘗試分離坎普希爾病毒,並弄清楚它能夠感染和已經感染了多少種動物。這些資訊可用於更好地評估該病毒傳染給人類的潛在風險。

宣告:本文僅供資訊參考,並不提供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