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太空 > 1950年代消失的星星:竟與核武試爆與不明空中現象有關?

1950年代消失的星星:竟與核武試爆與不明空中現象有關?

自2017年起,「百年觀測中消失與出現的光源」(VASCO)計畫便持續追蹤20至21世紀期間異常消失或變暗的恆星與其他天體光源。該團隊先前已發現約有100顆恆星在毫無解釋的情況下從視野中消失(儘管其他研究團隊對其去向提出過不同假說)。

在這份尚未透過同儕審查的最新研究中,團隊特別關注「史普尼克號衛星發射前」(即人類尚未發射任何人造衛星至軌道的時期)觀測到的短暫星狀物體。透過分析1949年11月19日至1957年4月28日期間帕洛瑪天文臺巡天調查(POSS-I)的資料,研究人員發現了這些神秘瞬變現象。

研究報告指出:「這些持續時間少於50分鐘曝光週期的短暫光源,既未出現在瞬變現象發生前的影像中,也未在後續的觀測記錄裡重現。某些影像甚至同時出現多個瞬變光源,其特徵難以用常見天文現象(如重力透鏡效應、伽瑪射線暴、小行星碎裂或底片瑕疵)來解釋。」

由於這些現象僅短暫出現且從未被再次捕捉,要確認其來源確實相當困難。但研究人員範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的Stephen Bruehl與北歐理論物理研究所天文學家Beatriz Villarroel提出,透過分析這些瞬變現象發生時的「同期關聯事件」,或許能找出線索。他們特別假設這些現象可能與核武試爆有關。

研究報告記載:「1951年至1957年史普尼克號發射期間,美國、蘇聯與英國至少進行了124次大氣層核試驗。已知核輻射在某些情況下會產生可見輝光(如契忍可夫輻射),而當時確有多次記錄顯示,在預期會有顯著核落塵的地區,核試爆後不久天空便出現發光『火球』。」

團隊認為,若瞬變現象更頻繁出現在核試爆期間,可能代表這是核爆引發的未知大氣現象。研究同時納入不明空中現象(UAP)的目擊報告,注意到這類現象常出現在核試爆區域與核設施周邊。

透過比對公開資料,研究人員嘗試將POSS-I資料中的瞬變現象與同期UAP目擊事件及確定的核試爆日期進行交叉分析。引人注目的是,他們發現瞬變現象在核試爆期間出現的機率高出45%。更耐人尋味的是,在1956年3月17日最後一次與核試爆相關的瞬變現象後,儘管核試爆持續進行,卻再未觀察到類似現象。

此外,團隊也發現UAP目擊事件與瞬變觀測存在較弱但具意義的關聯性,當影像中出現多重瞬變光源時,這種關聯性更加明顯。

對於這些現象的可能解釋,研究團隊提出數種假說。第二種假說(主要源自幽浮研究)認為UAP可能被核武試爆吸引,這些確實存在的物體可能處於地球大氣層或軌道上。鑒於目前尚無外星生命證據,更可能的解釋是核試爆觸發了大氣現象,從而產生這些瞬變光源並可能引發UAP目擊事件。

團隊補充說明:「雖然後者較具合理性,但大氣層內(而非地球同步軌道)的效應在50分鐘曝光下理應產生條狀光跡,然而所有瞬變現象都呈現明確點狀光源特徵。無論最終如何定義這些瞬變現象,我們的結果都為『其屬真實觀測而非底片瑕疵』的論點提供了新證據。」

儘管研究成果引人入勝,但該論文尚未透過同儕審查,仍需更多研究驗證現象真實性並確立成因。目前研究已發表於預印本平臺Research Squ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