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人類生理時鐘竟會隨季節變化!
生物
06-01
人體內的晝夜節律時鐘存在於幾乎所有細胞中,調控著睡眠、心跳和新陳代謝等日常生理功能。然而現代生活方式正以始料未及的方式衝擊著這個精密系統。密西根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即便在工業化社會中,人類的生理時鐘仍會順應日照長短的季節變化。這項突破性發現已刊登於《npj Digital Medicine》期刊。
研究團隊透過分析數千名醫學院實習生的穿戴裝置數據,意外發現人體存在兩套生理時鐘系統。主導研究的金博士指出:「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更『季節性』,日照長短確實會影響生理機能。」這項發現為季節性情感障礙等疾病研究開闢新途徑,也對輪班工作者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更揭示,個體對季節變化的敏感度存在基因差異。資深作者佛格教授解釋:「有些人能輕鬆適應輪班,但對某些人來說卻是場噩夢。」團隊發現特定基因變異會影響人體對季節變化的調適能力,這項發現有助未來發展個人化健康管理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對象是作息極不規律的醫學院實習生。佛格教授比喻:「人類大腦花了數百萬年演化來追蹤日出日落,工業化卻在轉瞬間改變了一切,我們的身體根本來不及適應。」這項研究不僅改寫了對生理時鐘的傳統認知,更為後續研究奠定重要基礎。
研究團隊計劃進一步探討基因差異對健康的具體影響,特別是輪班工作與各類疾病的關聯性。這些發現將有助開發更精準的預防醫學策略,改善現代人的健康管理方式。
_____
參考文獻:Kim et al. (2025). Seasonal timing and inter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hiftwork adaptation. npj Digit. Med 8,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