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兩極竟因人類活動偏移超過1公尺!水庫建設成關鍵因素
地球
07-13
最新研究顯示,地球自轉軸在過去200年間已累積偏移超過1公尺,這個驚人現象與全球水庫建設密切相關。當大量水體被人為蓄積在水庫中,地球的質量分佈隨之改變,進而影響自轉平衡。
哈佛大學行星科學團隊分析1835至2011年間全球6,862座水庫的資料,發現這些人造水體不僅導致全球海平面下降21毫米,更使地軸累積偏移達113公分。就像在旋轉的籃球一側黏上黏土會改變其轉動慣量,水庫蓄水同樣會影響地球自轉。
研究指出,20世紀的極移最為明顯,達到104公分。有趣的是,極移方向會隨水庫建設熱點區域改變:1835-1954年間因歐美大量建壩,北極向東經103度線(橫跨俄羅斯至中南半島)偏移約20.5公分;1954年後隨著建設重心轉移至東非與亞洲,極移方向轉為西經117度線(穿越北美西部至南太平洋)。
研究主要作者娜塔莎·瓦倫西克解釋:「水庫不僅減少海洋水量導致海平面下降,更重新分配地球質量。雖然累積1公尺的極移不至於引發冰河期,但對海平面影響不容忽視。」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三峽大壩這類超大型水庫單獨就能產生可觀影響。NASA地球物理學家估算,三峽大壩蓄積的400億立方公尺水量足以使地軸偏移約2公分。這項突破性研究已刊登於《地球物理研究通訊》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