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物 > 秘魯安地斯山脈驚現三種全新雨蛙物種

秘魯安地斯山脈驚現三種全新雨蛙物種

兩棲動物學家在秘魯西北部雲霧繚繞的崎嶇高地,發現了三種隸屬於Pristimantis屬的全新雨蛙物種。

Pristimantis chinguelas。圖片來源:Chávez等人,doi: 10.3897/evolsyst.9.148522。

Pristimantis屬目前已知有619個物種,是兩棲類中最具多樣性的族群。這類雨蛙廣泛分布於中南美洲,特別在哥倫比亞、厄瓜多和秘魯的安地斯山熱帶地區呈現極高的物種豐富度。

新發現的物種分別命名為Pristimantis chinguelas、Pristimantis nunezcortezi和Pristimantis yonke。

「這些雨蛙體型嬌小不起眼,」秘魯爬蟲學研究所暨鳥類學與生物多樣性中心的兩棲動物學家Germán Chávez博士表示,「但它們提醒著我們,安地斯山脈仍充滿未知。」

這三種雨蛙都棲息在Abra de Porcuya山脊北側的高山草原和鄰近的矮林中。Abra de Porcuya是秘魯安地斯山脈海拔最低的東西向通道。

研究團隊指出:「在Cerro Chinguelas懸崖邊發現的Pristimantis chinguelas,體表兩側布滿明顯的大結節。潮濕的夜晚可聽見牠們發出尖銳的鳴叫。」

「Pristimantis nunezcortezi生活在再生林區的涼爽山澗邊,腋窩和腹股溝帶有大型黑色斑塊,為紀念該地區保育先驅鳥類學家Elio Nuñez-Cortez而命名。」

「體型最小的Pristimantis yonke則是在近3,000公尺高空的鳳梨科植物中被發現。」

同機構的Karen Victoriano-Cigüeñas博士表示:「探索這片區域不僅是田野調查,更是融入荒野、文化和韌性的過程。」

「許多山脊地帶人跡罕至,既無道路地形又極其險峻,」Ivan Wong博士補充道,「天氣瞬息萬變,陡峭的懸崖讓每一步都充滿挑戰,難怪過去鮮少有科學家前來研究,但也正因如此,這裡仍蘊藏無數待發掘的寶藏。」

雖然這三種新物種目前被IUCN列為數據缺乏(Data Deficient),但研究人員已觀察到棲地退化、火災破壞和農地擴張的跡象。

Wilmar Aznaran博士強調:「Huancabamba山脈不只是偏遠的山區,更是生物多樣性與文化遺產的活檔案,我們才剛觸及其皮毛。」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Evolutionary Systematics》期刊。

_____

G. Chávez等。2025。《登峰造極:秘魯西北部Huancabamba山脈高地發現三種陸生繁殖雨蛙新物種》。Evolutionary Systematics 9(1):145-166;doi:10.3897/evolsyst.9.148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