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醫學 > 突破性科學大獎!研究多發性硬化症的關鍵發現

突破性科學大獎!研究多發性硬化症的關鍵發現

2025年「生命科學突破獎」由兩位重量級科學家共同獲得,他們的研究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的認知。哈佛大學的Alberto Ascherio博士與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Stephen Hauser博士將平分300萬美元獎金,這個金額比諾貝爾獎的1100萬瑞典克朗(約100萬美元)還要高出許多。

Ascherio博士表示,這項殊榮讓他感到無比光榮,特別期待能與來自不同科學領域的歷屆得主交流,共同參與未來得獎者的評選工作。頒獎典禮將於4月5日在洛杉磯舉行。

自2013年起,突破獎每年頒發給基礎物理、數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傑出成就。今年其中一項生命科學獎特別表彰了神經退化性疾病領域的突破性研究,尤其是對多發性硬化症的全新理解。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免疫系統攻擊中樞神經系統髓鞘的疾病。髓鞘是包覆神經纖維的脂肪組織,負責確保神經訊號的有效傳遞。當髓鞘受損時,會導致神經傳導障礙,並引發神經系統發炎與結痂,進而出現麻木、虛弱、疼痛、頭暈、言語不清、協調障礙及視力模糊等症狀。

Hauser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除了過去認為的T細胞外,B細胞在多發性硬化症的發病機制中也扮演關鍵角色。這項突破性發現徹底改變了治療方向,促使開發出如ocrelizumab等針對B細胞的療法,現已成為臨床治療的主流。

另一位得獎者Ascherio博士則透過長達20年的研究證實,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BV)感染是多發性硬化症最主要的風險因子。研究顯示,感染EBV後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風險暴增32倍,且所有患者都曾感染過EBV。

雖然EBV感染極為普遍(超過95%的成人曾感染),但Ascherio博士指出,這與小兒麻痺病毒的情況類似——大多數感染者沒有症狀,僅少數會發展成嚴重疾病。目前科學界已普遍接受EBV是多發性硬化症的主要致病因素。

儘管EBV導致多發性硬化症的具體機制尚不清楚,但這項發現為預防和治療開闢了新方向。目前已有團隊著手研發EBV疫苗,希望能從根源上預防多發性硬化症。Ascherio博士也提出,或許可以借鑑帶狀皰疹疫苗的模式,開發防止EBV再次活化的疫苗。

※本文僅供資訊參考,不構成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