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地球 > 「機器兔」能成為解決佛州緬甸蟒入侵危機的秘密武器嗎?

「機器兔」能成為解決佛州緬甸蟒入侵危機的秘密武器嗎?

「這些點子聽起來可能有點瘋狂,」佛羅裡達大學野生動物生態與保育學系的Robert McCleery教授坦承。但他在接受《棕櫚灘郵報》訪問時強調:「在大沼澤地工作十年後,你已經厭倦只是記錄問題,現在我們想真正解決它。」

緬甸蟒原生於東南亞地區,但自1970年代起,這些巨蟒開始在佛羅裡達大沼澤地現蹤。進入21世紀後,牠們已在當地建立穩定的繁殖族群,對生態系統造成毀滅性衝擊。資料顯示,2003至2011年間,蟒蛇棲息地的浣熊數量銳減99%,負鼠也幾乎消失,山貓數量下降87.5%,而野兔更是完全絕跡。

「二十年前,大沼澤地隨處可見野生動物,」南佛州水資源管理區資深入侵物種生物學家Mike Kirkland向BBC Future表示,「但現在你要找到一隻鹿、負鼠或松鼠都是挑戰。牠們徹底摧毀了我們的本地物種。」

為應對這場生態危機,當局已採取多項措施:自2021年起全面禁止緬甸蟒的買賣與運輸,現有寵物蟒必須植入晶片登記。專業捕蛇人指導民眾防治,並運用近紅外線攝影與DNA技術追蹤蟒蛇動向。更具特色的是年度「佛州捕蟒挑戰賽」,參賽者若能捕獲最長的蟒蛇,或利用裝設無線電追蹤器的「偵查蛇」定位繁殖期的雌蟒,就能獲得高額獎金。

然而最創新的方案,莫過於最近引發熱議的「機器兔計畫」。研究團隊將絨毛玩偶改造成會動、能發熱的誘餌,甚至計劃新增仿兔體味的香精。這些擬真裝置成功吸引蟒蛇上鉤,每週約能捕獲一條。相較初期使用活兔當誘餌的作法,不僅更人道,效果也毫不遜色。

「我們要完整模擬真實野兔的所有特徵,」McCleery教授說明,「但老實說,我是生態學家,可不是整天擺弄機器人的專家。」目前研究資料預計11月出爐,團隊對具體成效持保留態度。為防幹擾,機器兔的部署地點也嚴格保密。

雖然要完全根除緬甸蟒已不現實,但Kirkland樂觀表示:「透過多重策略並行,未來我們有望大幅減少蟒蛇數量,讓原生動物族群重現生機。我相信終有一天,鹿、狐狸、負鼠和浣熊都會重返大沼澤地。」這場生態保衛戰中,看似荒誕的機器兔,或許真能成為扭轉戰局的關鍵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