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光電晶片革命:超寬頻光訊號放大技術引領未來

光電晶片革命:超寬頻光訊號放大技術引領未來

在光通訊領域,一項突破性的技術正悄然改變遊戲規則。這種新型光放大器與傳統放大器截然不同,它利用光學非線性特性而非稀土元素來增強訊號,使訊號能夠自我強化。其結果是,這款小巧且高效能的裝置,擁有比傳統解決方案寬三倍的頻寬。

現代通訊網路依賴光訊號來傳輸大量資料。然而,就像微弱的無線電訊號一樣,這些光訊號也需要放大才能在長距離傳輸中保持穩定。過去幾十年來,摻鉺光纖放大器(EDFA)一直是標準解決方案,它無需頻繁的訊號再生即可延長傳輸距離。儘管EDFA效果顯著,但其運作範圍受限於有限的頻譜,這限制了光網路的發展。

隨著AI加速器、資料中心和高效能運算對高速資料傳輸的需求不斷增加,現有的光放大器已顯露出其侷限性。研究人員正積極探索開發更強大、更靈活且更小巧的放大器,以應對日益增長的資料需求。

超寬頻放大技術的需求從未如此迫切,它能夠在更廣泛的波長範圍內增強訊號。雖然像拉曼放大器這樣的替代方案提供了一些改進,但它們仍然複雜且耗能,這凸顯了對更高效解決方案的迫切需求。

由EPFL的Tobias Kippenberg和IBM Research Europe – Zurich的Paul Seidler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基於光電晶片的行波參量放大器(TWPA),在極其緊湊的尺寸下實現了超寬頻訊號放大。利用磷化鎵-二氧化矽技術,這款新型放大器在大約140 nm的頻寬內實現了超過10 dB的淨增益,比傳統的C波段EDFA寬三倍。

大多數放大器依賴稀土元素來增強訊號,而這款新型放大器則利用光學非線性特性——即光與材料相互作用以自我放大的特性。透過精心設計微小的螺旋波導,研究人員創造了一個光波相互強化的空間,在保持低噪音的同時增強弱訊號。這種方法不僅使放大器更高效,還使其能在更廣泛的波長範圍內工作,所有這些都整合在一個小巧的晶片尺寸裝置中。

研究團隊選擇磷化鎵是因為其卓越的光學特性。首先,它具有強烈的光學非線性,這意味著透過它的光波可以以增強訊號強度的方式相互作用。其次,它具有高折射率,這使得光能夠緊密地限制在波導內,從而實現更高效的放大。

透過使用磷化鎵,科學家們在僅幾釐米長的波導中實現了高增益,顯著減小了放大器的尺寸,使其適用於下一代光通訊系統。

研究人員展示了這款晶片放大器能夠實現高達35 dB的增益,同時保持低噪音。此外,它能夠放大極弱的訊號,處理的輸入功率範圍超過六個數量級。這些特性使這款新型放大器極具適應性,不僅適用於電信領域,還可用於精密感測等應用。

這款放大器還提升了光頻梳和相干通訊訊號的效能——這兩項技術在現代光網路和光子學中至關重要——顯示出這種光子積體電路可以超越傳統的基於光纖的放大系統。

這款新型放大器對資料中心、AI處理器和高效能運算系統的未來具有深遠影響,這些領域都能從更快、更高效的資料傳輸中受益。其應用範圍不僅限於資料傳輸,還包括光學感測、計量學,甚至用於自駕車的LiDAR系統。

參考文獻:Nikolai Kuznetsov, Alberto Nardi, Johann Riemensberger, Alisa Davydova, Mikhail Churaev, Paul Seidler和Tobias J. Kippenberg於2025年3月12日在《自然》期刊上發表的《基於光電晶片的超寬頻參量放大器》,DOI: 10.1038/s41586-025-08666-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