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破解120年熱力學難題 糾正愛因斯坦觀點
塞維利亞大學教授何塞·瑪麗亞·馬丁-奧拉利亞發表論文,成功解決困擾學界120年的熱力學難題,並修正了愛因斯坦早年提出的理論。這項突破性研究將能斯特定理直接與熱力學第二定律連結,證明第三定律其實是第二定律的延伸,而非獨立存在的原則。
這項發表在《歐洲物理期刊Plus》的研究,重新詮釋了1905年提出的能斯特定理。該定理指出當溫度趨近絕對零度時,熵交換會趨近於零。馬丁-奧拉利亞教授的論證擴充套件了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意涵,該定律認為宇宙中的熵總是傾向增加。
能斯特定理相關爭議起源於20世紀初,當時科學家正研究物質在接近絕對零度(攝氏零下273度)時的行為。能斯特因相關研究貢獻,於1920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主張絕對零度不可達到,否則理論上可建造一種引擎,利用絕對零度作為冷卻劑,將所有熱能轉化為功,這將違反熵增原理。
愛因斯坦隨後提出質疑,認為這種引擎實際上不可能建造,因此不會真正威脅熱力學第二定律。他將能斯特定理從第二定律分離,確立為第三定律。如今,這項新研究推翻了愛因斯坦的見解。
馬丁-奧拉利亞教授在論證中引入了能斯特和愛因斯坦都忽略的兩個關鍵:首先,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形式體系需要能斯特想像的引擎存在;其次,這臺引擎必須是虛擬的——不消耗任何熱量、不做功、也不違反第二定律。結合這兩點可推匯出能斯特定理,同時證明絕對零度不可達。
研究指出,熱力學的根本問題在於區分溫度感受(冷熱感覺)與作為物理量的抽象溫度概念。在能斯特與愛因斯坦的討論中,溫度只是經驗引數:絕對零度條件由氣體壓力或體積趨近於零來表示。而第二定律提供了更具體的自然零度概念,這個概念與能斯特想像但必須是虛擬的引擎相關,徹底改變了定理證明的方法。
唯一無法與第二定律建立關聯的,是1912年能斯特提出的熱容量消失現象。但馬丁-奧拉利亞提出不同詮釋:第二定律已包含絕對零度時熵唯一的觀念,熱容量消失僅說明這個唯一值是零,更像重要附錄而非新原則。
塞維利亞大學教授表示,這篇論文的發表是學界接受新觀點的第一步。他教授的熱力學課程學生是首批接觸這項證明的人。雖然學術界變革緩慢,但他希望透過發表讓證明廣為人知。
參考文獻:何塞-瑪麗亞·馬丁-奧拉利亞,《能斯特定理的證明》,2025年6月13日,《歐洲物理期刊Plus》。DOI: 10.1140/epjp/s13360-025-06503-w
訂閱SciTechDaily電子報,掌握最新科學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