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診斷新突破!97%準確率秒速揪出「麩質過敏」病灶
英國劍橋大學研發出一款革命性AI工具,能從腸道切片影像中精準診斷「乳糜瀉」(麩質過敏症),準確率高達97%。這項技術可望解決現行醫療體系中常見的誤診問題,特別適合資源匱乏地區使用。
這套AI系統透過分析近3,400份來自英國四大醫院的腸道切片影像進行訓練,不僅能大幅縮短診斷時間,更能減輕醫療人員負擔。研究團隊強調,在病理醫師嚴重不足的偏遠地區,這項技術將成為重要助力。
乳糜瀉是一種因攝取麩質引發的自體免疫疾病,症狀千變萬化,從腹痛、腹瀉到皮膚疹、貧血都可能出現。由於症狀差異大,患者平均要耗費數年才能獲得確診。目前醫學界採用的黃金診斷標準是小腸切片檢查,病理醫師需透過顯微鏡觀察腸道絨毛受損程度,但判讀過程存在主觀差異。
研究團隊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AI版》發表論文指出,這套AI系統已透過嚴格驗證。當測試650份從未見過的切片影像時,其診斷結果與資深病理醫師的判斷相符度超過97%。更令人驚艷的是,AI的敏感度達95%(正確識別患者),特異性更高達98%(正確排除非患者)。
主導研究的病理學教授Elizabeth Soilleux表示:「英國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乳糜瀉,但確診過程往往曠日廢時。這項技術能加速診斷流程,讓患者及早獲得治療。」團隊已成立衍生公司Lyzeum Ltd,準備將技術商業化。
80歲的Liz Cox現身說法,她與病魔纏鬥30年才確診。年輕時因腹痛、疲勞就醫,但當時醫界對乳糜瀉認知不足,直到朋友提醒「你還在變瘦嗎?」才重新檢查,最終在劍橋阿登布魯克醫院確診,甚至發現癌前病變。如今嚴格執行無麩質飲食的她說:「任何能加速診斷的技術都是福音!」
英國乳糜瀉協會研究主任Keira Shepherd強調:「患者在診斷期間必須持續攝取麩質,這會造成極大不適。我們樂見這項技術能縮短診斷歷程。」該協會資助了早期研究,希望未來能幫助更多患者獲得快速準確的診斷。
研究團隊特別重視AI決策的「可解釋性」,定期與病友團體溝通,確保大眾能理解AI的診斷邏輯。這項突破性研究獲得多方資金支援,包括英國創新署、劍橋資料驅動發現中心等單位,為AI醫療應用樹立新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