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醫學 > 塑膠微粒汙染半世紀前就入侵「純淨溪流」!對人體健康影響有多大?

塑膠微粒汙染半世紀前就入侵「純淨溪流」!對人體健康影響有多大?

最新研究顯示,塑膠微粒對淡水生態系的汙染時間,可能比過去認知的還要早數十年。這項發現對人類健康究竟意味著什麼?

工業廢棄物中的塑膠微粒汙染淡水生態系已有數十年歷史,證據顯示這種汙染最早可追溯至1950至1970年代。但最新研究指出,汙染範圍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廣。

4月25日發表在《整體環境科學》期刊的研究中,科學家檢視了石蛾幼蟲的保護殼。這些採集於1970至1980年代的樣本,來自當時被認為未受汙染的荷蘭清澈泉水溪流。令人震驚的是,研究發現早在1971年,這些幼蟲就開始將塑膠微粒納入保護殼中。

研究主要作者、荷蘭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博士候選人Auke-Florian Hiemstra表示:「石蛾將塑膠納入保護殼,意味著塑膠已進入食物鏈。許多鳥類和魚類會吞食這些幼蟲,這表示整個生態系都受到影響。」

研究團隊運用能量色散X射線分析技術,在這些歷史標本中發現了塑膠特有的化學成分。這項發現為塑膠微粒對淡水系統的影響提供了珍貴線索,目前相關研究僅佔塑膠微粒研究的不到4%。

塑膠微粒是難以降解的合成聚合物碎片,大小介於1微米至5毫米之間。如今它們幾乎無處不在:雲層、空氣、食物、飲用水,甚至人體血液和母乳中都能發現。這些微粒可能來自較大塑膠的分解,或是某些化妝品和清潔產品的新增成分。

新墨西哥大學毒理學家Matthew Campen最近的研究更發現,人類組織中存在直徑僅200奈米的奈米級塑膠微粒,這些微小顆粒甚至可能穿透細胞膜。雖然分析方法引發一些爭議,但這項發現仍具有重要意義。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Tracey Woodruff指出,科學家仍在努力理解塑膠微粒及其化學新增劑對人體的影響。早期研究已將塑膠暴露與心臟病、肺病、癌症和阿茲海默症等健康風險聯絡起來,但因果關係尚不明確。

Woodruff團隊2024年發表的研究綜述指出,塑膠微粒可能對呼吸、消化和生殖系統產生影響,特別是對精子品質。她強調:「雖然塑膠化學物質與慢性疾病間的關聯很明顯,但要區分塑膠微粒本身與其新增劑的影響仍很困難。」

亞利桑那大學藥理學教授Bernardo Lemos表示:「我們對塑膠微粒潛在危害的理解仍處於非常初步的階段。」隨著經濟合作發展組織預測2060年塑膠產量可能增加兩倍,這個問題將變得更加迫切。

專家建議,個人可以透過減少超加工食品攝取、避免使用塑膠容器等方式降低暴露風險。同時,全球各地的自然歷史收藏品可能藏有更早期的塑膠汙染證據,這些資料將幫助科學家建立汙染基準,釐清塑膠對健康的真實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