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太空 > 火星微小晶體如何改寫生命探索史?NASA毅力號揭開古水層之謎

火星微小晶體如何改寫生命探索史?NASA毅力號揭開古水層之謎

美國航太總署(NASA)毅力號探測車在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QUT)科學家協助下,運用革命性晶體繪圖技術,於火星地表下發現分層的古水活動證據。這項突破不僅揭露兩次獨立的礦物形成事件,更暗示火星深層歷史中可能存在多重適居環境。

研究團隊透過分析毅力號資料,在火星「雪蘭多地層」發現強烈證據,顯示地表下方曾發生多次礦物形成過程。這項發表於《科學進展》期刊的發現,讓人類距離解答「火星是否存在過生命」這個行星科學最大謎題更近一步。

主導研究的QUT中央分析研究中心主任Michael Jones博士指出:「硫酸鹽礦物遍佈火星多數區域,其含水量的差異能幫助我們理解水資源如何在星球上移動,這正是解讀火星古適居性的關鍵。」團隊創新運用X射線背散射衍射成像技術(XBDM),成功在火星地表直接測量岩石內部晶體結構,此舉曾被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任務。

在Jezero隕石坑的沉積扇區域,團隊於Hogwallow Flats和Yori Pass發現兩代硫酸鈣礦物:一代形成於地表淺層,另一代則源自至少80公尺深的地下。Jones博士強調:「這項發現顯示雪蘭多地層歷史上存在多樣化環境,意味火星可能出現過多次適合生命存活的時機視窗。」

自2021年2月登陸以來,毅力號已探勘多種火星岩石型別,從古老熔岩流到已消失的湖泊與河流三角洲留下的沉積層。其核心任務之一正是研究可能支援微生物生存的環境,並採集未來可能送回地球的樣本。

參與NASA毅力號任務長期規劃的David Flannery教授表示,QUT正引領澳洲行星科學發展。他認為研究人員在機器人技術、自動化、資料科學和天體生物學等尖端領域獲得的經驗,有望為澳洲太空產業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