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化學發現:抗癌藥物療效提升、副作用降低的新契機
醫學
07-13
科學家首度開發出革命性的化學合成技術,能夠精準操控藥物分子的立體結構。這項由英國布里斯托大學主導的研究,為研發更高效、副作用更少的抗癌藥物開創全新途徑,研究成果已發表於頂尖期刊《自然》。
研究團隊意外發現,只需新增常見化學試劑,就能將特定有機分子從「右旋」結構轉變為「左旋」構型。主導研究的合成化學教授瓦林德·阿加瓦爾表示:「這徹底改變了我們對這類有機分子的基礎認知。這項技術讓我們能開發出比他莫昔芬(治療乳癌藥物)更有效、副作用更少的新型藥物。」
研究特別聚焦於「四取代烯烴」這類難以合成的分子結構。這類分子不僅是抗癌藥物的關鍵成分,也存在於精油等天然產物中。團隊突破性地採用含硼分子作為反應媒介,成功建立如同樂高積木般的模組化合成系統,能精準控制分子各部位的組合方式。
阿加瓦爾教授解釋:「最初使用有機硼酸酯的設計失敗後,我們轉向較少人研究的硼烷系統,意外開啟了分子結構自由轉換的可能性。這種方法讓我們能從簡單原料出發,精準建構複雜的四取代烯烴分子。」
透過與科羅拉多州立大學計算化學家的合作,團隊完整解析了這項反應的機轉。共同作者羅伯特·佩頓教授指出:「研究顯示,僅需改變反應條件,就能讓烯烴分子的幾何結構左右翻轉,這是前所未見的發現。」
除了藥物開發,這項技術也成功應用於γ-紅沒藥烯等天然香料的合成。阿加瓦爾教授強調:「這套方法具有高度彈性,未來在藥物研發和材料科學領域都將帶來深遠影響。」
研究詳情已發表於2025年7月2日出刊的《自然》期刊,論文標題為〈利用硼媒介模組化組裝四取代烯烴〉。
立即訂閱《每日科技》電子報,掌握最新科學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