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黑猩猩的排尿行為具有傳染性
排尿的決定涉及生理和社會因素的複雜結合。然而,排尿的社會面向在很大程度上仍未被深入探究。更具體地說,在不同文化中,人類似乎都存在排尿時間上的同步,以及因觀察到他人相似行為而引發排尿(即社會傳染)的現象,而且這在非人類動物身上可能也會發生。在《當代生物學》期刊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科學家們報告了在黑猩猩身上發現的社會性傳染排尿現象。研究人員透過對日本熊本保護區的20隻圈養黑猩猩超過600小時的全事件記錄,發現了這一現象。研究結果顯示,社會性傳染排尿可能是社會行為中一個被忽視且可能普遍存在的面向。
日本熊本保護區裡正在吃樹葉的黑猩猩。圖片出處:大西等人,doi: 10.1016/j.cub.2024.11.052。
「在人類社會中,一起排尿可被視為一種社會現象。」該研究的第一作者、京都大學研究員大西惠奈表示。
「有一句義大利諺語說:『不在人前尿尿的人,不是小偷就是間諜。』(Chi non piscia in compagnia o è un ladro o è una spia)而在日語中,和他人一起排尿的行為被稱為『同伴排尿』(Tsureshon)。」
「幾個世紀以來,不同文化的藝術作品中都有呈現這種行為,而且在現代社交場閤中也依然存在。」
「我們的研究表明,這種現象可能有著深厚的演化根源。」
「我們發現,與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黑猩猩,往往會因附近同類的排尿行為而跟著排尿。」
研究人員是在注意到保護區的黑猩猩似乎經常在差不多的時間排尿後,才決定研究這一現象的。
這讓他們聯想到人類的行為,於是好奇這是否和打哈欠的傳染性類似。
為了弄清楚,他們記錄了熊本黑猩猩超過600小時的排尿行為,其中包含1328次排尿事件。
他們分析了這些觀察資料,以確定黑猩猩之間的排尿行為在時間上是否存在顯著的同步性。
他們還探究了排尿行為是否受到附近同類的影響,或是由社會因素塑造。
證據顯示,在觀察期間,黑猩猩的排尿事件同步性比它們隨機排尿的預期同步性要高得多。
而且,與最初排尿者的距離越近,排尿傳染的可能性就越高。
有趣的是,地位等級較低的個體在其他同類排尿時,更有可能跟著排尿。
這一發現表明,排尿模式受到社會等級制度的影響,這種行為有從高地位向低地位流動的趨勢。
「我們很驚訝地發現,排尿傳染模式受到社會地位的影響。」大西博士說。
「由於此前從未有過任何物種排尿傳染性的研究,我們便借鑒了打哈欠的傳染性,它也是一種半自願的生理行為。」
「基於此,我們最初預期任何社會影響可能會和打哈欠類似,比如在社會關係親密的個體之間傳染性更強。」
「然而,我們的研究結果並未發現與社會親密度有關的影響證據。」
「相反,我們觀察到了社會地位的明顯影響,地位較低的個體更有可能跟隨其他同類排尿。」
「這是一個出乎意料且引人入勝的結果,它為我們提供了多種解讀的可能性。」同樣來自京都大學的資深作者山本真也博士表示。
「例如,這可能反映了在協調群體活動時隱藏的領導力、社會紐帶的強化,或是地位較低個體的注意力偏差。」
「這些發現對這種行為的社會功能提出了饒富趣味的問題。」
大西惠奈等人。2025年。黑猩猩的社會性傳染排尿現象。《當代生物學》35(2):R58 - R59;doi: 10.1016/j.cub.2024.1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