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3D串流技術大突破!只傳送「你看得見的」內容,頻寬需求驟降7倍

3D串流技術大突破!只傳送「你看得見的」內容,頻寬需求驟降7倍

紐約大學坦登工程學院最新研究指出,一項創新的串流技術將徹底改變我們體驗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的方式。這項在2025年4月1日第16屆ACM多媒體系統會議上發表的技術,能直接預測使用者在3D環境中實際可見的內容,不僅維持畫質,更可將頻寬需求降低至原本的七分之一。

目前這項技術已應用於紐約大學坦登分校的舞蹈教育專案,讓3D舞蹈教學影片能在標準裝置上順暢播放,大幅降低對網路頻寬的要求。主導研究的電機與電腦工程系教授劉勇表示:「沉浸式內容串流始終面臨龐大資料量的挑戰,傳統技術會傳送整個畫面的資料,但新方法就像讓系統『跟著你的視線走』,只處理你真正在看的部分。」

這項技術特別針對沉浸式體驗的「視野範圍(FoV)」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現行AR/VR應用需要極高頻寬,舉例來說,每秒百萬點雲的3D場景就需要超過120Mbps的傳輸速率,是標準高畫質影片的10倍之多。

與傳統先預測視線再計算可見內容的兩階段作法不同,新技術直接預測3D場景中的可見內容,不僅減少誤差累積,更提升預測準確度。系統將3D空間劃分為「單元格」,運用基於transformer的圖神經網路捕捉空間關係,並透過迴圈神經網路分析可見模式的時序變化。

對於預錄製的VR內容,系統能提前2-5秒預測使用者視野,遠優於過去僅能預測零點幾秒的舊系統。劉教授強調:「這項研究最令人振奮的就是時間跨度的突破,我們將預測能力大幅延伸。」

相較現有技術,新方法在長期預測上的誤差降低達50%,同時維持每秒30幀以上的即時效能,即使處理百萬點雲的影片也遊刃有餘。對消費者而言,這意味著更流暢的AR/VR體驗與更低的資料用量;開發者則能打造更複雜的虛擬環境,無需超高速網路支援。

劉教授指出:「AR/VR正從專業應用轉向大眾娛樂和日常工具,頻寬限制一直是發展瓶頸,這項研究正是為突破此限制而生。」研究團隊已公開原始碼,持續推動技術發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