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物 > 「會說話」的紅毛猩猩離世 一個時代的終結

「會說話」的紅毛猩猩離世 一個時代的終結

今年,一隻名為坎茲(Kanzi)的紅毛猩猩離開了我們。這隻非凡的靈長類不僅能理解英語,還能透過符號板與人類進行交流。牠的離世,標誌著一個研究時代的落幕。

生物人類學家芭芭拉·金回憶起1990年代首次見到坎茲的情景。當時她告訴坎茲帶了禮物,這隻聰明的猩猩立刻拿起符號板,指著「雞蛋」和「問號」的圖案詢問。雖然禮物其實是顆球,但這種精準的提問能力已令人驚嘆。

1980年出生的坎茲,幼年就開始學習符號溝通。牠最終掌握了超過300個符號,能創造性地組合使用,甚至理解英語口語指令。在科學家研究「會說話」猩猩的領域中,坎茲無疑是最傑出的代表,同時也是最後的倖存者。

南阿拉巴馬大學比較心理學家海蒂·林恩感嘆:「不僅是坎茲離開了,整個研究領域也隨之終結。」她與坎茲斷斷續續合作了30年。

這場跨越數十年的猩猩語言實驗,究竟帶給我們什麼啟示?又付出了哪些代價?

自1940年代起,科學家就嘗試教導黑猩猩說話。早期實驗發現,由於生理結構限制,猩猩無法發出人類語音。1960年代,研究轉向手語教學,著名的華秀(Washoe)學會了100多個手勢,甚至能教導自己的孩子。

1970年代,研究擴充套件到大猩猩可可(Koko)和紅毛猩猩錢特克(Chantek)。然而質疑聲浪漸起,有研究指出猩猩可能只是為了獲取獎勵而模仿手勢。

喬治亞州立大學的團隊開發了全新的視覺符號系統「詞圖」(lexigram)。當研究員蘇·薩維奇-藍博試圖教導母猩猩瑪塔塔時,意外發現旁聽的養子坎茲竟自然掌握了這套系統。這項發現顛覆了科學家對語言習得的認知。

蘇黎世大學人類學家西蒙·湯森指出,坎茲的溝通更多是需求導向,與人類分享資訊的社交動機不同。但這些實驗無疑證明,猩猩擁有複雜的內在世界。

隨著對猩猩認知能力的瞭解,科學家開始質疑這類實驗的倫理問題。當研究結束或資金中斷,這些高度社會化的智慧生物該何去何從?許多實驗猩猩最終流離失所,在陌生的環境中度過餘生。

如今,研究方式已轉變為觀察野外猩猩的自然交流。科學家發現,紅毛猩猩的叫聲組合具有驚人的複雜性,某些叫聲甚至能修飾其他叫聲。這再次挑戰了人類語言獨特性的傳統觀點。

坎茲的故事提醒我們:在探索科學的同時,也該反思人類與其他物種相處的倫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