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奧維德筆下的真愛:超越暴力的深情對望

奧維德筆下的真愛:超越暴力的深情對望

在羅馬文化中,「愛」(amor)是一個充滿複雜意涵的詞彙,而奧維德的史詩《變形記》則將這種愛的雙重面貌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一方面,愛與暴力、支配密不可分,這是一種由邱位元之箭引發的激情,往往以侵犯或試圖侵犯告終,並伴隨著變形的結局。對我們而言,這似乎與愛毫無關聯,但在羅馬人的觀念中,愛常與征服和痛苦相連,其隱喻包括燃燒、傷痛、疾病與戰爭。這種愛不僅驅動著戀人,也驅動著暴君,尤其是在神與凡人之間,神祇常以此對待地位較低的精靈與人類。這種破壞性的激情,與奧維德對權力濫用及其對受害者影響的關注不謀而合。

然而,奧維德的史詩中還存在另一種愛——相互的愛。這種愛同樣具有轉化力量,但卻是雙向的。它不以邱位元之箭為媒介,而是透過熟悉與理解逐漸發展。這種愛通常出現在凡人角色之間,與神界的暴力形成鮮明對比。儘管人類世界有時會模仿神祇的罪行,如特修斯對菲洛梅拉的侵犯,但它也能超越這種暴力,展現出更高的可能性。

《變形記》的第一個愛情故事通常被認為是阿波羅與達芙妮的故事,達芙妮為逃脫阿波羅的侵犯而變成一棵月桂樹。然而,在此之前,我們遇到了德卡利翁與皮拉,這對夫妻以他們的相互扶持與深情,成為阿波羅破壞性激情的強烈對比。他們是朱庇特洪水後僅存的倖存者,並共同重建了人類。奧維德透過平行的語言強調了他們的平等與互信,這種平等正是相互愛的根基。

德卡利翁與皮拉的愛預示了史詩中其他動人的故事,如鮑西絲與菲勒蒙的故事。這對貧窮的老夫婦因款待化裝成凡人的朱庇特與墨丘利而免於洪水的懲罰。他們的互動展現了長久的親密與平等,與神界的階級權力形成鮮明對比。作為回報,他們選擇共同變成一棵樹,延續他們婚姻中的和諧。

奧維德筆下的相互愛不僅限於老年夫婦,也出現在年輕戀人中,如皮拉摩斯與提斯柏。他們因父母的阻撓而無法相見,只能透過牆壁的裂縫交談。這種必須透過言語而非凝視的互動,避免了單方面的物化與暴力。他們的愛情最終以雙雙自殺告終,骨灰同置於一個甕中,展現了對命運的共同選擇。

奧維德還挑戰了傳統的異性戀正規化,在伊菲斯與伊安忒的故事中,伊菲斯因性別認同的困境而絕望,最終在女神伊西斯的幫助下完成變形,與伊安忒共結連理。這段愛情沒有權力不對等,也沒有支配的慾望,展現了相互愛的純粹與平等。

在奧維德的筆下,婚姻成為相互愛的重要場域。阿爾庫俄涅與刻宇克斯的故事便是如此,他們的愛情充滿激情與互信。即便在分離時,他們仍透過心靈的凝視彼此相連。刻宇克斯在海上遇難後,阿爾庫俄涅選擇跳海自盡,最終兩人都變為鳥類,使他們的愛得以永恆。

然而,並非所有愛情都能圓滿。奧菲斯與歐律狄刻的故事便是一個悲劇。奧菲斯因無法剋制回頭的慾望而失去了歐律狄刻,這揭示了單方面慾望的侷限。只有在平等的前提下,相互愛才能真正勝利。

《變形記》的最後一個愛情故事——波莫娜與維爾圖努斯的故事,則為相互愛帶來了一場微妙的勝利。維爾圖努斯最終以真面目示人,贏得了波莫娜的愛,但這也暗示了暴力愛的潛在威脅。奧維德並未簡單地將這兩種愛對立,而是讓它們並存,展現了愛的複雜性。

總的來說,奧維德並非僅僅是一個描繪暴力的詩人。他筆下的相互愛,儘管身處充滿暴力的世界,仍展現了愛的力量與可能性。這些角色透過愛,向那些試圖強取豪奪的人舉起了反抗的拳頭,提醒我們,真正的愛應是自由給予的,而非強行奪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