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醫學 > 研究揭示:輕度運動大幅降低癌症惡化風險

研究揭示:輕度運動大幅降低癌症惡化風險

研究發現,即便只是適度的身體活動,也可能帶來益處。發表於《英國運動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在被診斷出癌症之前,經常從事身體活動,或可降低疾病惡化及死亡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研究顯示,即便活動量不大,似乎也能帶來顯著效益。

研究人員提到,雖然有充分證據顯示身體活動能降低癌症相關的死亡率,但其對疾病惡化的影響,此前尚不明朗。

為進一步探究此問題,該研究分析了南非最大的開放式醫療計劃「探索健康醫療方案」(Discovery Health Medical Scheme,DHMS)的匿名資料,此計劃涵蓋約280萬人。

這些資料與「活力健康促進計劃」(Vitality health promotion program)相關聯,該計劃旨在鼓勵健康行為。參與者從事像是透過活動追蹤器記錄的運動、前往健身房,或是參加有組織的健身活動等,都能獲得積分。

活動的型別、頻率、持續時間和強度都會被記錄下來,並轉換為每週的運動分鐘數。

這項跨越2007年至2022年的研究,共納入28248名活力計劃成員,這些成員都處於癌症一期,且有診斷前一年完整的身體活動資料。其中,乳癌和前列腺癌最為常見,佔研究總人數的44%。

從初次診斷到疾病惡化、死亡或退出研究的時間長短,介於1個月至近13年不等。

在全部樣本中,近三分之二(65.5%)的癌症未惡化,但超過三分之一(34.5%)的案例有惡化情形。研究結束前,81%的人存活下來,19%的人死亡。平均死亡時間為20個月,平均疾病惡化時間為7個月。

參與者依據診斷前一年的身體活動量,被分為三組。在考量可能有影響的因素,包括診斷時的年齡、性別、經濟和社會地位,以及併發症等因素後,研究發現,在診斷前一年有從事身體活動的人,癌症惡化率和任何原因導致的死亡率都較低。

前一年從事少量身體活動的人,疾病惡化的機率,比起完全沒有身體活動記錄的人低16%;而從事中等至大量身體活動的人,疾病惡化機率則低27%。

同樣地,從事少量身體活動的人,任何原因導致的死亡機率,比起完全沒有身體活動記錄的人低33%;從事中等至大量身體活動的人,死亡機率低47%。

診斷兩年後,無疾病惡化的可能性如下:此趨勢隨時間延續。整體存活率也有類似模式。

研究人員表示,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因此無法確立因果關係。他們也承認,未能考量其他可能有影響的因素,像是吸菸和飲酒量;且有關體重(BMI,身體質量指數是根據個人的體重和身高得出的數值,用於對體重狀況進行分類。計算方式是用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kg/m²),能快速評估一個人是體重不足、正常、超重或肥胖。雖然BMI在健康和健身領域被廣泛使用,但它有侷限性,因其未考慮肌肉量、骨密度或脂肪分佈等可能影響身體組成的因素。)的資料也不完整。

然而,研究人員指出,有幾種合理的生物學解釋可說明這些發現,其中最主要的是,身體活動能透過增加自然殺手細胞、淋巴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的數量,增強免疫力。

研究人員補充,身體活動也可能透過調節雌激素和睪固酮水平,降低荷爾蒙敏感型癌症(如乳癌和前列腺癌)的惡化風險。

研究人員寫道,對被診斷出癌症的人而言,身體活動在疾病惡化和整體死亡率方面,可能帶來相當大的益處。

研究人員總結,在癌症仍是重大公共衛生負擔的今日,推廣身體活動,對癌症的惡化、預防及管理,都能產生重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