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米醫藥載藥系統為罕見妊娠相關癌症帶來新希望
一種全新的奈米醫藥載藥系統,為絨毛膜癌的化療帶來了新的曙光。此係統能夠提升化療的靶向性,在小鼠模型中,可使腫瘤縮小高達95%。研究人員設計了聚合物體(polymersomes),用以增強甲氨蝶呤(MTX)的傳送效果,讓治療更有效,且副作用更少。這項創新成果,未來也有望應用於其他癌症的治療。
絨毛膜癌是一種罕見且具侵略性的癌症,主要影響孕婦和新媽媽。由俄勒岡州立大學的奈米醫藥研究員奧琳娜・塔拉圖拉(Olena Taratula)所領導的團隊,開發出一種改善藥物靶向性的方法,能讓治療藥物精準到達腫瘤細胞,同時將對健康組織的損害降到最低。
該研究發表於《Small Science》期刊,聚焦於絨毛膜癌。在美國,每10萬次妊娠中,約有4例會發生這種癌症。絨毛膜癌通常起源於子宮的胎盤細胞,可能在流產、人工流產或異位妊娠(受精卵在子宮內膜外著床)後發生,也可能在葡萄胎妊娠(無胚胎形成,胎盤組織異常生長)甚至足月妊娠後出現。
塔拉圖拉及其合作夥伴,包括俄勒岡州立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巴巴克・馬姆努恩(Babak Mamnoon)和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醫生莫琳・鮑德溫(Maureen Baldwin),設計了一種名為聚合物體的藥物奈米載體,用於精準靶向絨毛膜癌細胞中的一種蛋白質。聚合物體是中空的球體,是脂質體的合成版本,脂質體是所有活細胞中都存在的基於脂質的囊泡。研究人員靶向的蛋白質是平衡核苷轉運蛋白1(通常簡稱為ENT - 1),它在包括DNA和RNA合成在內的一系列細胞過程中都非常重要。除了在絨毛膜癌細胞中大量存在外,ENT - 1也存在於大腦、心臟、肝臟和身體的其他組織中。
馬姆努恩帶領研究團隊在小鼠模型測試中發現,將鳥苷(RNA的組成部分)附著在聚合物體上,能夠讓更多的化療藥物甲氨蝶呤直接傳送到腫瘤細胞。俄勒岡州立大學藥學院副教授塔拉圖拉表示,考慮到甲氨蝶呤是治療絨毛膜癌的主要藥物,目前的關鍵目標是提高其有效性,包括加快反應時間,同時盡量減少副作用。
甲氨蝶呤是一種常用的抗癌藥物,它透過幹擾細胞利用葉酸的能力來發揮作用,葉酸對於DNA和RNA的合成至關重要。透過阻斷特定的酶,甲氨蝶呤能夠阻止快速分裂的癌細胞複製。絨毛膜癌的常見症狀包括骨盆疼痛和陰道不規則出血。這種癌症可以透過血液迅速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包括骨骼、胃腸道、乳房、腎臟、肝臟、肺部、淋巴結和大腦。
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婦產科醫生鮑德溫指出,由於絨毛膜癌發生在近期懷孕的人群中,這些患者通常都有年幼的家庭,因此我們需要讓他們更容易、更快速地獲得診斷和治療。大多數病例,尤其是早期發現的,是可以治癒的,五年生存率約為87%。
然而,塔拉圖拉表示,在標準應用中,甲氨蝶呤對腫瘤的特異性較差,並可能導致肝腎毒性等副作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專門設計的奈米平臺,以確保藥物能夠精準傳送並直接釋放到腫瘤中。在小鼠模型中,這種方法使腫瘤大小減少了95%,效果比非靶向藥物載體高出約六倍。塔拉圖拉認為,這意味著更有效的治療,同時副作用更少或更輕微。隨著進一步的研究,相同的方法也可能應用於治療其他癌症。
該研究得到了俄勒岡州立大學藥學院、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醫學院、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以及尤妮斯・肯尼迪・施賴弗國家兒童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所的資金支援。參與合作的人員還包括俄勒岡州立大學的安娜・保拉・梅斯基塔・蘇扎(Ana Paula Mesquita Souza)、泰蒂亞娜・科爾尊(Tetiana Korzun)、K・希塔爾吉特・沙爾馬(K. Shitaljit Sharma)、奧列格・塔拉圖拉(Oleh Taratula)、尹泰古(Yoon Tae Goo)、普雷姆・辛格(Prem Singh)、弗拉迪斯拉夫・格里戈裡耶夫(Vladislav Grigoriev)和阿瑞安・拉坎帕爾(Aryan Lakhanpal)。
參考文獻:Babak Mamnoon、Ana Paula Mesquita Souza、Tetiana Korzun、Maureen K. Baldwin、K. Shitaljit Sharma、Oleh Taratula、Yoon Tae Goo、Prem Singh、Vladislav Grigoriev、Aryan Lakhanpal和Olena R. Taratula所著的《ENT - 1靶向聚合物體增強甲氨蝶呤在絨毛膜癌治療中的功效》,發表於2025年1月28日的《Small Science》,DOI:10.1002/smsc.20240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