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潟湖變「鹹水湯」!科學家揭生態危機真相
地球
05-26
最新研究顯示,氣候變遷與人為活動正讓沿海潟湖鹽度飆升,導致微生物生態劇變。不過好訊息是,只要恢復淡水注入,這些重要生態系就能快速復原。
阿德雷德大學最新研究指出,沿海潟湖鹽度持續升高,正在改變水中微生物群落的組成。這些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其實肩負著維持生態平衡的關鍵角色——它們幫助碳封存、養分迴圈,更是魚類和鳥類的重要棲息地。
「潟湖就像海洋生物的育嬰房,」研究主持人克里斯·肯尼利博士解釋,「不僅是候鳥的國際覓食站,更能緩衝海岸風暴潮的衝擊。」但當鹽度異常升高時,原本豐富的微生物多樣性就會被耐鹽菌種取代,整個生態系開始失衡。
研究發現,只要經歷一個異常炎熱乾燥的夏季,潟湖就可能變成「鹹水濃湯」。這會連帶影響硝化作用、脫氮作用等關鍵生態過程,改變養分保留率、有機物分解速度,甚至溫室氣體排放量。
這種高鹽化現象在全球乾旱與半乾旱地區的潟湖特別明顯,包括澳洲、地中海與波斯灣沿岸。肯尼利博士在《地球科學評論》發表的論文指出,過去40年澳洲情況尤其嚴重,主因是溫度升高、蒸發加劇、降雨減少,以及海平面上升。
人為因素也不容忽視:上游取水、都市化開發、地下水超抽等,都在減少注入潟湖的淡水量。研究團隊建議,可透過恢復環境水流、升級汙水處理廠、重建濕地等方式改善。2022年墨累-達令流域洪水後,庫隆潟湖僅花數月就恢復生態多樣性,證明及時補給淡水的驚人效果。
「問題不只關乎生態,」肯尼利博士警告,「魚群暴斃影響漁業,藻華可能釋放毒素,海草消失更會削弱海岸防護功能。」最新研究更發現,退化的潟湖可能成為溫室氣體排放源,加劇氣候變遷。
這項突破性研究已發表於《地球科學評論》期刊,為全球沿海生態系管理提供重要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