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物 > 擺脫地心引力:科學家揭開漫遊蠑螈驚人攀爬技能背後的血液驅動機制

擺脫地心引力:科學家揭開漫遊蠑螈驚人攀爬技能背後的血液驅動機制

漫遊蠑螈能控制腳趾的血液流動,以增強抓地力和脫離能力。此一發現,或許能為新型黏合劑及機器人技術帶來靈感。

漫遊蠑螈以在海岸紅杉林的林冠間高處滑行而聞名。然而,這些小型兩棲動物如何輕鬆著陸和起飛,在某種程度上仍是個謎。

發表於《形態學雜誌》的一項新研究指出,答案可能在於一個令人驚訝的機制:由血液供能的腳趾。華盛頓州立大學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漫遊蠑螈(Aneides vagrans)能快速地使腳趾尖充血、儲血和排血,從而在樹棲環境中最佳化附著、脫離及整體移動能力。

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蠑螈身上先前未知的生理機制,也對仿生設計有所啟發。對蠑螈腳趾力學的深入瞭解,最終可能為黏合劑、假肢,甚至機器人附肢的研發提供助力。

研究的主要作者、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綜合生理學和神經科學博士後研究員克里斯蒂安·布朗表示,受壁虎啟發的黏合劑已能使表面重複使用且不失黏性。瞭解蠑螈的腳趾,可能會在附著技術上帶來類似的突破。

長久以來,Aneides屬的蠑螈因其方形的腳趾尖,以及在半透明皮膚下可見的鮮紅色血池,一直讓科學家們困惑不已。過去,人們認為這些特徵有助於氧合作用,但並無證據支援此一說法。

布朗對此主題的興趣,可追溯到拍攝紀錄片《美洲》時的一次意外發現。該紀錄片於2月23日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和孔雀頻道(Peacock)播出。布朗以駐場蠑螈專家的身份在片場協助時,藉由製作團隊的高倍攝像鏡頭,有機會觀察這些兩棲動物的活動方式。

他注意到一些奇怪的現象。在這些小生物邁出一步之前,血液會湧入它們半透明的腳趾尖。布朗和攝像助理威廉·戈爾登伯格多次觀察到這一現象。布朗說:「我們互相看著對方,心裡想,『你看到了嗎?』」

儘管製片人繼續進行其他工作,但布朗的好奇心並未就此打住。拍攝結束後,他聯絡了戈爾登伯格,詢問他是否有興趣利用攝影裝置,以科學且可重複的方式探究他們所觀察到的現象。

透過高解析度的影片試驗,以及在華盛頓州立大學弗朗切斯基顯微鏡與成像中心的對照分析,布朗、戈爾登伯格以及華盛頓州立大學和岡薩加大學的同事們發現,漫遊蠑螈能精細地控制和調節流向每個腳趾尖兩側的血液流量。

這使它們能不對稱地調整壓力,增強在樹皮等不規則表面的抓地力。令人驚訝的是,在離地前湧入的血液似乎是幫助蠑螈脫離而非附著。透過使腳趾尖略微膨脹,蠑螈減少了與接觸表面的接觸面積,從而降低了脫離所需的能量。這種靈活性對於在紅杉林冠不平整且濕滑的表面活動,以及在樹枝間「跳傘」時安全著陸至關重要。

布朗說:「如果你正在攀爬一棵紅杉,有18個腳趾抓著樹皮,能有效脫離且不損傷腳趾尖,那會有很大的不同。」

這項研究的意義可能不止於漫遊蠑螈。在其他蠑螈物種,包括水生蠑螈中,也發現了類似的血管化結構。這表明存在一種通用的腳趾硬度調節機制,其作用可能因蠑螈所處的環境而異。往後,布朗和同事們計劃擴充套件研究範圍,探究此機制在其他蠑螈物種和棲息地中的作用方式。

布朗表示:「這可能會重新定義我們對蠑螈如何在不同棲息地活動的理解。」

參考文獻:《漫遊蠑螈(Aneides vagrans)擴充套件趾尖的血管和骨骼形態表明其具有特殊適應性》,作者克里斯蒂安·E·布朗、威廉·P·戈爾登伯格、奧利維亞·M·辛茲、瑪麗·凱特·奧唐奈和南希·L·斯托布,2025年1月8日,發表於《形態學雜誌》。DOI:10.1002/jmor.7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