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醫學 > 2050年全球肥胖危機:我們能否扭轉局勢?

2050年全球肥胖危機:我們能否扭轉局勢?

根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最新分析,若無緊急政策改革與行動,到2050年,全球將有超過一半的成年人(38億)及三分之一的兒童與青少年(7.46億)面臨過重或肥胖問題。這將對地方、國家及全球層面帶來前所未有的早逝與疾病威脅。研究指出,過去三十年對肥胖危機的應對不力,導致肥胖率驚人攀升,尤其在非洲與亞洲地區,增幅最為顯著。

這份發表於《刺胳針》期刊的研究預測,全球青少年肥胖率將大幅上升121%,到2050年,肥胖兒童與青少年人數將達到3.6億(相較2021年增加1.86億)。研究強調,2022年至2030年間的肥胖率急劇上升,凸顯了立即行動的迫切性。

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HME)的首席作者Emmanuela Gakidou教授表示,這場全球性的過重與肥胖危機是一場深刻的悲劇,也是社會的巨大失敗。各國政府與公共衛生機構可利用這份研究中的國家級資料,識別需要立即介入與治療的高風險族群,並針對仍以過重為主的人群制定預防策略。

研究分析了1990年至2021年間204個國家與地區的過重與肥胖盛行率,並預測2022年至2050年的趨勢。研究使用了多達1,350個獨特資料來源,包括所有主要的多國與國家級調查資料,並對自報偏差進行了校正。研究採用身體質量指數(BMI)作為衡量標準,成人過重定義為BMI介於25至30 kg/m²,肥胖則為30 kg/m²以上;青少年則依據國際肥胖任務小組的標準進行定義。

2021年,全球近一半的成年人(10億男性與11.1億女性)處於過重或肥胖狀態。自1990年以來,全球成人肥胖率在男性中從5.8%上升至14.8%,女性則從10.2%攀升至20.8%。大洋洲、北非與中東地區的肥胖率尤其高,例如2021年,諾魯、庫克群島與美屬薩摩亞的成年男性肥胖率超過62%,東加與諾魯的成年女性肥胖率則超過71%。在高收入國家中,美國的肥胖率最高,2021年約有42%的男性與46%的女性受肥胖影響。

若趨勢持續,到2050年,全球成人過重與肥胖率將從2021年的43.4%上升至57.4%(男性)與46.7%上升至60.3%(女性),其中亞洲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增幅最大。這意味著到2050年,全球將有38億成年人面臨過重或肥胖問題,其中19.5億人將達到肥胖標準。

研究共同作者、IHME臨床副教授Awoke Temesgen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肥胖率正急速上升,到2050年,預計將有5.22億成年人與超過2億青少年面臨過重或肥胖問題。這對已經不堪重負的醫療系統造成雙重打擊,迫切需要採取行動,例如制定不健康食品的行銷政策,並在學校中規劃運動設施與場地。

研究還發現,年輕世代的體重增加速度比前幾代人更快,肥胖發生的年齡也更早,這增加了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與多種癌症在年輕時發生的風險。例如,在高收入國家中,1960年代出生的男性在25歲時肥胖率約為7%,而1990年代出生的男性則上升至16%,預計2015年出生的男性將達到25%。

研究預測,2021年至2050年間,兒童與青少年的過重率將趨於穩定,但肥胖率將大幅上升,尤其是在北非、中東、拉丁美洲與加勒比地區。到2050年,這些地區將佔全球肥胖兒童與青少年的三分之一(1.3億)。此外,大洋洲國家(如庫克群島、諾魯、東加)的肥胖率預計將達到60%至70%,而奈及利亞、印度、巴西、中國與美國等人口大國的青少年肥胖人數也將大幅增加。

研究共同作者、澳洲墨爾本兒童研究所的Jessica Kerr博士表示,若現在採取行動,仍有可能阻止全球兒童與青少年完全轉向肥胖。研究識別了歐洲與南亞地區的過重兒童與青少年,應優先針對他們實施肥胖預防策略。此外,北美、澳洲、大洋洲、北非、中東與拉丁美洲的青少年女性族群預計將轉向肥胖主導,需要多方面的介入與治療。

作者強調,迫切需要制定2025年至2030年的五年行動計畫,以遏制肥胖率的上升,並為2030年後的永續發展目標提供新的方向。各國應根據其獨特的社會人口、經濟、環境與商業情況,實施全面的跨領域介入措施。

Kerr博士指出,預防肥胖必須成為低收入與中等收入國家的政策重點。這些地區的政策行動應平衡營養過剩與營養不良的挑戰,從支援健康飲食與規範超加工食品,到推廣孕婦與兒童健康計畫,鼓勵孕婦遵循健康飲食並進行母乳哺育。她強調,現在不是維持現狀的時候,許多國家只有短暫的機會視窗,可以阻止更多人從過重轉向肥胖。

最後,作者指出研究的一些限制,包括資料的數量與品質可能影響預測的準確性,以及BMI未能考慮不同種族與亞群體的體型差異。此外,研究並未考慮如GLP-1抗肥胖藥物等介入措施可能對長期趨勢的影響。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Thorkild I A Sørensen教授在相關評論中表示,肥胖危機的規模如此龐大,解決方案必須是公共衛生介入,同時考慮到流行病發展的宏觀與微觀層面異質性。他強調,進一步瞭解肥胖發展的原因與機制,將有助於改善長期的預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