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物 > 中國山西發現2.6億年前新種草食性爬行動物「銀山龍」

中國山西發現2.6億年前新種草食性爬行動物「銀山龍」

古生物學家在中國山西發現了一種中型副爬行類新屬種,這個重大發現來自2018年出土的兩具化石標本。

科學家將這個新物種命名為「銀山龍」(Yinshanosaurus angustus),牠們生活在距今2.59億至2.54億年前的二疊紀晚期。

這種遠古生物屬於副爬行類(Pareiasauria),這是一類特化的草食性四足動物,在二疊紀中晚期曾廣泛分佈於盤古大陸各地。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簡毅博士和劉俊研究員表示:「副爬行類是一類相當特殊的草食性四足動物,生存於瓜達盧普世和樂平世,最終在卡匹敦期末期和二疊紀末的兩次大滅絕事件中滅絕。」

「副爬行類化石在全球都有發現,包括非洲、歐洲、亞洲和南美洲。」「牠們是許多陸地四足動物群中的主要初級消費者,其中也包括中國北部的晚二疊世動物群。」

研究團隊在2018年發現了兩具儲存完好的化石標本:一具近乎完整的頭骨,以及一具帶有完整頭骨的關節連線的部分顱後骨骼。

「第一具標本出土於山西省忻州市保德縣張家圪坨村附近的孫家溝組下部暗紫色粉砂岩層。」「第二具標本則來自內蒙古包頭市石柺區前店村附近的腦包溝組一段上部紫紅色粉砂質泥岩層。」

研究人員指出,銀山龍是所有已知副爬行類中頭骨最窄的物種,其頭骨長度是臉頰側邊寬度的兩倍以上。

「銀山龍的骨骼化石首次完整呈現了中國副爬行類的頭骨和關節連線的顱後骨骼特徵。」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本月的《古生物學論文》期刊。

_____

簡毅、劉俊. 2025. 中國上二疊統腦包溝組四足動物群:新發現的中型副爬行類銀山龍及其對副爬行類系統發育關係的啟示. 古生物學論文 11(3): e70020; doi: 10.1002/spp2.7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