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醫學 > 哈佛圖書館移除人皮裝幀古籍,揭開歷史黑暗面

哈佛圖書館移除人皮裝幀古籍,揭開歷史黑暗面

在全球各地的博物館中,存在著一種名為「人皮裝幀」的書籍製作工藝,這些書籍的來源往往充滿了詭異的故事。例如,一本名為《瑪麗亞·馬滕神秘謀殺案的真實與忠實歷史》的書籍,據說是由謀殺犯的皮膚製成。而哈佛大學霍頓圖書館所收藏的一本由人皮裝幀的書籍,則是法國作家阿爾塞納·烏塞的《靈魂的命運》。

這本書的原主人是法國醫生兼藏書家盧多維克·布蘭德博士(1839–1933),他對書籍的熱愛導致了一個極具爭議的決定——用人皮來裝幀他的藏書。這塊皮膚來自於布蘭德工作醫院中一位已故女性患者的遺體,布蘭德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取用了這塊皮膚,而這位患者的身份至今未知。自1934年以來,這本書一直收藏於哈佛圖書館。

哈佛圖書館檔案與特藏副館長湯姆·海瑞在一份問答中提到:「布蘭德在書中插入了一張手寫便條,寫道『一本關於人類靈魂的書,理應用人類的皮膚來裝幀』。證據顯示,布蘭德在醫學生時期獲得了這塊皮膚,並用它來裝幀這本書。雖然約翰·斯泰森撰寫的附帶備忘錄已經遺失,但它曾指出這塊皮膚來自於法國一家精神病院中一位身份不明的已故女性患者。」

關於人類遺體的權利問題在2004年《人體組織法》頒布後逐漸受到重視,該法案明確了展示人類遺體所需的同意證明,例如「人體世界」展覽。隨後,2022年,指導委員會報告進一步提出了針對博物館收藏中人類遺體的管理規範。

哈佛大學校長勞倫斯·巴考在報告中表示:「我們必須開始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在過去,學術好奇心與機會往往壓倒了人性。」這份報告引發了一場審查,揭示了這本人皮裝幀書籍在管理上的多項倫理缺失,包括它曾被用於一種古老的惡作劇儀式,學生們被要求取回這本書,卻不知道其裝幀材料的來源。

2014年,當這本書的裝幀被確認確實為人皮後,霍頓圖書館也發布了幾篇部落格文章,這些文章被批評為「使用了聳人聽聞、病態且幽默的語氣」。哈佛圖書館在一份宣告中表示:「我們承認過去在管理這本書時的失誤,這些行為進一步物化並損害了用於裝幀的人類遺體的尊嚴。我們向那些因此受到負面影響的人道歉。」

從1860年巴黎太平間的展覽廳到現代「人體世界」展覽,人類遺體在倫理上存疑的展示方式有著悠久的歷史。正如巴考所說,學術界在透過不道德手段獲取人類遺體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130年前對哈麗特·科爾的神經系統的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