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醫學 > 「哈爾濱頭骨」驚人發現!科學證實為東亞丹尼索瓦人新物種

「哈爾濱頭骨」驚人發現!科學證實為東亞丹尼索瓦人新物種

這具著名的「哈爾濱頭骨」年代可追溯至至少14.6萬年前,最初被歸類為新人種「龍人」(Homo longi),如今兩項最新研究指出它其實屬於神祕的丹尼索瓦人族群。

趙闖繪製的哈爾濱個體生態復原圖。

這具珍貴頭骨是1933年於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松花江建橋時意外出土。由於當時缺乏系統性考古記錄,加上年代久遠,確切出土位置與地層資訊已不可考。

這具頭骨尺寸異常巨大,比所有已知古人類化石都來得碩大。其外型呈現明顯的長扁特徵,與現代人圓潤的腦殼結構截然不同。最引人注目的特徵包含:近似方形的巨大眼眶、厚重眉脊、寬闊口腔及超乎尋常的大齒。

經測量,其腦容量約1420毫升,落在現代智人與尼安德塔人的範圍內,且比更早期的直立人屬物種更為優越。這個被暱稱為「龍人」的化石,研判屬於一名未滿50歲的男性個體。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付巧妹博士團隊運用尖端古蛋白質組學技術,從化石及其牙結石樣本中成功鑑定出驚人的30.8萬多條肽鏈,其中包含2萬多條高質量肽段,最終確認95種內源性蛋白質。更關鍵的是,研究人員發現122個古人類特有的單一胺基酸多態性(SAPs),證實哈爾濱個體確實屬於人屬範疇。

團隊特別標註出3個丹尼索瓦人特有的基因變異,建立起哈爾濱化石與西伯利亞丹尼索瓦洞穴出土的「Denisova 3」指骨化石間的親緣關係。付博士強調:「過去丹尼索瓦人化石極度稀少且殘缺不全,嚴重限制我們對其形態特徵與演化歷程的理解。這次發現的哈爾濱頭骨雖曾被歸類為龍人,但其形態特徵與各地出土的丹尼索瓦人遺骸高度吻合。」

西塞羅·莫拉埃斯製作的哈爾濱個體復原肖像。

研究另一重大突破是從化石牙結石成功提取出粒線體DNA(mtDNA)。分析顯示該個體屬於丹尼索瓦人的早期遺傳支系,與西伯利亞南部丹尼索瓦洞穴發現的早期個體mtDNA分支密切相關。這項發現證實:中更新世時期,丹尼索瓦人曾廣泛分布於亞洲大陸。

這項突破性研究不僅首次將丹尼索瓦人DNA與具體形態特徵相互連結,更為未來鑑定其他化石提供重要參考標準——尤其是當古代DNA難以保存或取得時。例如大荔人、金牛山人與華龍洞出土的化石,都展現與哈爾濱頭骨相似的形態特徵,極可能同屬丹尼索瓦人族群。

研究團隊強調:「哈爾濱頭骨與丹尼索瓦DNA的關聯性,讓我們能更準確理解丹尼索瓦人與其他東亞中更新世化石的形態關係。更重要的是,從牙結石提取宿主DNA的技術突破,為中更新世人類遺傳研究開啟嶄新可能性。」

相關論文已發表於《科學》與《細胞》期刊:

付巧妹等,《晚中更新世哈爾濱個體蛋白質組研究》,DOI:10.1126/science.adu9677

付巧妹等,《14.6萬年前哈爾濱頭骨牙結石中的丹尼索瓦人粒線體DNA》,DOI:10.1016/j.cell.2025.0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