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陽光碟機動科技:將海洋溶解碳轉化為工業原料的革命性突破

陽光碟機動科技:將海洋溶解碳轉化為工業原料的革命性突破

海洋作為地球上最大的動態碳匯,每年透過與大氣的交換作用吸收約4億噸二氧化碳。耶魯大學研究團隊近期開發出一套創新系統,能高效提取並轉化海水中的溶解碳,產出潔淨燃料與工業原料。這項刊登於《自然通訊》的研究突破,不僅能將海水轉變為永續的碳基產品來源,更有助於平衡海洋中的二氧化碳濃度。

主導這項計畫的耶魯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系教授、同時也是耶魯能源科學研究所成員的胡舒教授表示,這個系統本質上是「太陽能驅動的海洋碳捕捉與轉化技術」,簡而言之,就是「用陽光製造燃料」。研究團隊利用太陽能將海水中的溶解碳轉化為合成氣(主要成分為一氧化碳和氫氣),這種多功能化合物是生產高價值工業化學品與燃料的關鍵原料。

過往嘗試利用太陽能轉化海水溶解碳的研究面臨諸多挑戰,主要問題在於海水中碳酸根離子濃度極低,難以同時達成高能源效率與選擇性產物生成。此外,現有反應器多侷限於實驗室規模,若要真正實現從海水中提取二氧化碳,除了催化劑外,還需要能持續大規模運作的反應器設計。

胡教授團隊憑藉在光催化反應器設計領域的專業知識,開發出新型光電化學裝置。該裝置僅需陽光就能將海水中的溶解碳(主要是碳酸氫鹽)轉化為合成氣,其運作原理模擬海洋生態系統中的光合作用,太陽能轉換效率達0.71%,與海藻的碳轉化效率相當。

更令人驚豔的是,研究團隊發現儘管海水中碳酸鹽濃度接近零,但反應器內的流場設計能大幅影響反應選擇性。在靜態海水中,產物的一氧化碳含量僅3%;但在反應器內受控的流動條件下,一氧化碳比例激增至21%。

研究共同作者、胡教授實驗室研究生石翔解釋:「這就像一場完美配合的接力賽,陽極將質子和二氧化碳傳遞給陰極,後者衝向終點線完成轉化,這種協同作用讓整個反應高效完成。」團隊透過精心設計反應器流道,讓海水先流經陽極區產生氧化反應釋出質子,這些質子隨水流觸發碳酸氫鹽轉化為溶解二氧化碳的連鎖反應,最終在陰極區被還原。

透過這種創新方法,團隊不僅成功從海水中去除二氧化碳,更能直接利用陽光將海洋資源轉化為燃料。下一步,研究人員計劃最佳化系統技術,最終發展為工業級大型反應器。其模組化設計允許將這些流動單元組合成平方公尺規模的漂浮陣列,利用天然潮汐與洋流被動迴圈海水。

胡教授表示:「我們希望在海面建置大型漂浮反應器,直接利用陽光與海水生產太陽能燃料。」當海水流經這些反應器時,系統將持續在陽光作用下將溶解二氧化碳轉化為合成氣,這些氣體可收集後運往工業設施,用於後續化學合成或燃料生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