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落差大調查:開發國家與已開發國家網站的驚人差異
網際網路雖被視為全球化產物,但實際參與度仍高度取決於經濟條件。CISPA研究團隊最新調查發現,不同經濟體網站在安全性與資料隱私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這項針對20國、共20萬個網站的研究顯示,開發中國家的網站普遍規模較小、結構較簡單,卻意外具備某些安全優勢。
研究主持人Masudul Bhuiyan博士指出:「過去多數研究聚焦宏觀指標,如網路普及率或智慧型手機使用情況。但我們首次系統性比較了網站本身的技術特徵。」資料顯示,已開發國家網路普及率高達93%,開發中國家僅60%,但後者更依賴行動網路,並常出現技術跳躍式發展的現象。
研究團隊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定義,選取人口最多的10個開發中國家(含中國、印度、巴西等)與10個已開發國家(如美、日、德等),透過Google Lighthouse和Puppeteer工具分析各國前1萬個熱門網站。特別的是,這份研究首度納入奈及利亞、孟加拉等過去較少被關注的區域。
調查結果顯示,開發中國家網站平均體積較小、程式碼較精簡,這與當地普遍使用行動網路的習慣相符。但研究也發現,這些網站常使用效率較低的影象格式、缺乏響應式設計,且HTTPS加密技術的採用率較低。令人意外的是,已開發國家網站反而使用更多可能含有漏洞的JavaScript函式庫。
在隱私保護方面,已開發國家網站普遍配置更多追蹤器與Cookie。「這可能與其成熟的廣告商業模式有關,即便在較嚴格的隱私法規下仍廣泛使用。」Bhuiyan解釋道。研究團隊已將完整資料集公開於GitHub平臺,供後續研究使用。
未來研究將聚焦東南亞地區,特別關注語言障礙對網路安全的影響。「我們發現印度、巴基斯坦等地許多網站使用英文,但當地通曉英文的人口比例有限,這可能影響使用者對安全警告的理解。」Bhuiyan表示,這項發現將有助推動更包容性的網路環境發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