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博物館岩石藏玄機!日本西部首現2.2億年前「海龍」化石

博物館岩石藏玄機!日本西部首現2.2億年前「海龍」化石

一項驚人發現震撼古生物學界!研究人員確認在岡山縣高梁市發現的化石,正是西日本地區首度出土的魚龍化石。這塊埋藏於晚三疊紀巖層(約2.2億年前)的珍貴化石,由岡山理科大學等機構合作驗證,為日本地質史上該時期首度發現的魚龍遺骸。

這項突破性發現由岡山理科大學恐龍古生物學科加藤教授團隊,在6月29日於北海道大學舉行的日本古生物學會年會上正式發表。專精魚龍研究的古生物學家特別指出,此類時期的化石在全球都屬鳳毛麟角。

這塊包裹在泥質砂岩中的化石,尺寸為寬59公分、深34.5公分、高26公分。多年來,它一直被陳列在高梁市成羽美術館,原被認為是晚三疊紀標準化石——雙殼類「Monotis」的標本。博物館紀錄顯示,這塊岩石早在1994年博物館整修前就已是館藏,且源自高梁當地。

轉捩點發生在2023年7月26日,當時加藤教授正帶領中學生進行實習課程。當他在化石展廳授課時,與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的湯川博士不約而同注意到岩石中的大型骨骼碎片。「等等...這是骨頭!」加藤驚呼。進一步檢查發現,其多孔的海綿狀內部結構與薄層緻密骨,正是適應海洋生活的爬行動物典型特徵。

研究團隊從岩石切割下14公分厚的切片,並在福井大學醫學部進行CT掃描,確認其中包含21塊骨骼碎片,包括肋骨、脊椎骨和肩胛骨等。這些特徵最終讓團隊斷定這屬於魚龍化石。

在此之前,日本所有發現的魚龍化石——包括早三疊紀的「歌津魚龍」、中三疊紀的「九段濱魚龍」和早侏羅紀的「細浦魚龍」——都集中在宮城縣南三陸町。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魚龍研究權威本尼博士評論:「諾利期(晚三疊紀)見證了魚龍從近岸物種向遠洋物種進化的關鍵過渡。此時期化石全球罕見,僅加拿大卑詩省有完整標本。如今在日本發現,暗示這些進化成熟的魚龍可能具備橫渡泛古洋(較今太平洋更遼闊的古海洋)的能力,極具科研價值。」

在高梁市公所舉行的記者會上,市長石田芳夫欣喜表示:「期待後續研究帶來更多發現。我們視此為振興地方與提升公眾科學意識的契機。」成羽美術館策展人碇京子也共同見證這歷史時刻。

加藤教授特別強調地方博物館在儲存標本與教育推廣的雙重價值:「正是成羽美術館長期系統化管理地方文物,並發揮教育平臺功能,才促成這項發現。」針對化石本身,他補充:「肩胛骨形狀尤其關鍵,可能顯示高超游泳能力,尚需深入研究。無論如何,這將成為解開魚龍演化之謎的重要線索。」

回憶發現瞬間,加藤教授動容地說:「40年來我養成多角度觀察岩石的習慣,總想著『會不會有驚喜?』這卻是首次如願以償,真是永生難忘的時刻。」

這件珍貴化石預計暑假期間在成羽美術館展出一個月,將成為讓學子認識地球史與家鄉寶藏的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