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擁有「眼睛」更容易被視為具有「心靈」
近年來,工程師們開發出越來越先進的機器人系統,這些系統已經在一些公共場所投入使用,並可能很快進入家庭環境。其中許多機器人屬於人形機器人,意味著它們的身體結構和物理特徵與人類相似。由於這些機器人被設計來與使用者互動並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協助,瞭解人類如何感知這些機器人變得至關重要。隨著許多機器人專家致力於創造出與人類極為相似的機器人,一些研究人員也試圖探討機器人的物理特徵如何影響人們對其心靈和意識的認知。
德國不來梅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最近進行了一項研究,專門探討人類是否會根據人形機器人是否擁有「眼睛」而對其心靈產生不同的感知。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SSRN預印本伺服器上,顯示如果機器人臉上有類似眼睛的結構,人類更可能相信它具有「心靈」。
「人類傾向於將心理狀態歸因於機器人,這種傾向與機器人外觀越來越像人類呈正相關,」研究人員Jari Hietanen、Samuli Linnunsalo和Dennis Küster在論文中寫道。「由於眼睛被認為是『靈魂之窗』,我們在本研究中探討了人形機器人臉上有無類似眼睛的特徵是否會影響觀察者對其心靈的歸因。」
人類通常會賦予眼睛特殊的意義,因為眼睛有時能表達情感或內在狀態。研究人員希望探討這種對眼睛的認知是否也會間接影響人們對人形機器人的感知,特別是對其是否具有「心靈」的判斷,從而能夠體驗類似人類的思想或情感。
「我們建立了高度逼真的人形機器人影象,並展示這些機器人有眼睛和無眼睛的版本,」Hietanen、Linnunsalo和Küster寫道。「在實驗1中,我們使用自我評估問卷來測量心靈歸因,而在實驗2中,我們使用了內隱聯想測試(IAT)。」
研究團隊進行了兩項不同的實驗,分別涉及200名和100名人類參與者。在每項實驗中,參與者被展示有眼睛或無眼睛的不同人形機器人影象,這些影象是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平臺Imagine Art建立的。
在第一項實驗中,參與者在看到機器人影象後被要求回答四個問題。這些問題聚焦於他們認為影象中的機器人是否能夠自我控制和思考、分辨是非、體驗情感或擁有個性和意識。
在第二項實驗中,研究人員使用IAT來評估參與者的感知。這項心理測試旨在透過要求參與者在看到圖片或閱讀單詞後快速做出聯想,來測量他們對特定事物的潛意識態度。
「顯性和隱性測量的結果都顯示,與沒有眼睛的機器人相比,人類更傾向於將更高層次的心靈歸因於有眼睛的人形機器人(即具有類似眼睛的面部特徵),」Hietanen、Linnunsalo和Küster寫道。「兩項測量還顯示,眼睛的存在提高了心靈歸因評分,無論是在自主性還是體驗性量表上。」
總體而言,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人形機器人臉上有眼睛確實會影響人類對其是否具有類似人類心理能力、是否為有意識的存在以及能否體驗情感的判斷。這項研究可能為未來開發人形機器人提供參考,並可能鼓勵其他研究人員探討相信機器具有心靈可能帶來的心理和倫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