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星人馴化之謎:埃及神貓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晚成為人類夥伴
最新研究顯示,家貓的馴化過程可能比學界原先認知的更晚發生。兩項針對古代貓科動物的研究指出,這些神秘生物很可能是在埃及或北非其他地區首次被人類馴化,隨後才隨著人類活動擴散至歐洲。
家貓的起源與遷徙路線向來如同牠們的性格般令人難以捉摸。科學家最新發現支援「馴化起源於古埃及」的假說,當時貓咪被當作宗教崇拜的物件。另一種可能是起源於北非其他地區。
雖然已知現代家貓(Felis catus)源自非洲野貓(Felis lybica),但確切的馴化時間與地點仍是學界熱議話題。2025年3月發表在bioRxiv預印本平臺的兩篇研究論文,為這個全球第二受歡迎寵物的馴化歷程提供了全新見解。
過去主流理論認為,貓咪是在1.2萬至5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於地中海東岸的黎凡特地區被馴化。該地區屬於農業發源地「肥沃月灣」,學者推測當人類轉為農耕生活後,鼠患問題吸引野貓前來,形成互利關係。
這項假說的依據來自賽普勒斯發現的人貓合葬遺址,距今約1萬年。但最新研究對此提出質疑,指出這些早期貓骨其實屬於歐洲野貓(Felis silvestris),牠們只是與非洲野貓自然雜交的後代。
研究團隊透過基因分析發現,歐洲與土耳其出土的1.1萬至2,300年前貓科標本,並非現代家貓的直系祖先。羅馬第二大學的古遺傳學家馬可·德馬蒂諾表示:「這些貓咪很可能被人類當作食物、毛皮來源或宗教祭品。」
研究人員推測,真正的馴化過程應發生在非洲,可能是埃及或現今摩洛哥、突尼西亞等北非地區。基因比對顯示,現代家貓與突尼西亞的非洲野貓親緣關係最近。
從歷史文物來看,埃及是最早接納貓咪的文明之一。西元前一千年時,貓咪已在埃及社會中扮演重要角色。牠們被視為生育、健康與家庭守護神巴斯特的化身,大量出現在藝術作品與木乃伊中。
第二篇論文指出,埃及可能是貓咪馴化的主要中心。除了捕鼠功能外,為製作宗教儀式所需的貓木乃伊而進行的大規模繁殖,可能加速了馴化程序。隨後貓咪經由貿易路線向北擴散,在鐵器時代晚期抵達英國,並在希臘羅馬時期大量進入歐洲。
不過學者提醒,目前仍缺乏埃及貓木乃伊的可靠基因資料。德馬蒂諾強調:「雖然大量影象證據支援埃及起源說,但我們尚未取得能證實這點的基因資料。」從現有基因證據來看,北非西部地區的馴化假說可能更站得住腳。
華盛頓大學演化生物學家喬納森·洛索斯表示:「當埃及古代或現代貓的基因組資料補齊後,可能會讓『埃及起源說』重新獲得支援。」這項發現為解開喵星人馴化之謎開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