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15個月大嬰兒竟能學會「從未見過」的物體名稱!

15個月大嬰兒竟能學會「從未見過」的物體名稱!

最新研究顯示,嬰兒僅透過語言接觸就能學習新詞彙。人類語言的神奇之處,在於讓我們能夠理解從未親身經歷的事物。日常生活中,我們常透過上下文推測陌生詞彙的意義,但這種能力究竟從何時開始發展?

美國西北大學與哈佛大學的發展科學家發現,15個月大的嬰兒即使沒看過實物,也能透過語言線索辨認物體。想像一個正在玩積木的寶寶,聽到父母談論「金桔」這種陌生水果時,是否能在腦中形成初步概念?研究團隊對此展開深入探討。

資深作者桑德拉·韋克斯曼教授指出:「多數人認為嬰兒學習新詞需要實物對照,但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看不見實物的詞彙。」這項研究特別設計三階段實驗:先讓嬰兒看熟悉水果圖片,接著在隱藏新奇物體的情況下播放新詞彙,最後出示兩個新物體讓嬰兒辨認。

研究結果令人驚艷!15個月大的嬰兒會更長時間注視與語境相符的新奇水果(如金桔),而非不相關物品(如打蛋器)。這顯示他們能運用上下文線索,建立新詞彙的「概念雛形」。

韋克斯曼教授解釋:「即使寶寶剛開始學說話,他們也會吸收聽到的語言資訊。當實物不存在時,仍能形成足夠強烈的心理表徵,在日後遇到實物時正確辨認。」相較之下,12個月大的嬰兒尚未具備此能力。

這項突破性研究刊登於《PLOS ONE》期刊,不僅揭示人類理解「不可見事物」的發展起源,更證實語言在嬰兒日常生活中的驚人影響力。當父母與寶寶對話或共讀繪本時,那些看似「無效」的語言輸入,其實正在悄悄塑造寶寶的認知能力!

韋克斯曼教授強調:「就像我們會把握機會理解對話中的新詞,現在我們知道,連小寶寶也具備這種驚人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