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挑戰動畫產業!宮崎駿的藝術靈魂無可取代
人工智慧正逐步改變日本動畫產業的生態,但吉卜力工作室傳奇導演宮崎駿的創作靈魂卻是科技無法複製的。宮崎吾朗在接受法新社專訪時表示,隨著ChatGPT最新影象生成技術的問世,網路上充斥著模仿吉卜力奇幻風格的AI作品,這不僅引發著作權爭議,更讓人思考動畫師的未來。
從《龍貓》到《霍爾的移動城堡》,吉卜力的經典作品以細膩的手繪風格聞名。58歲的吾朗預言,AI或許在兩年內就能製作出完整的動畫電影,但觀眾是否買單仍是未知數。身為吉卜力工作室的常務董事,他認為新科技雖然帶來變革,卻也可能催生意想不到的創作人才。
日本正面臨資深動畫師短缺的困境,這與行業長期低薪的學徒制有關。吾朗指出,數位原生代的Z世代對傳統手繪的熱情可能不如前輩。在隨時隨地都能觀賞影音的時代,靠畫筆謀生變得更加困難。
宮崎駿與高畑勳於1985年創立吉卜力工作室,即使在高畑勳過世後,84歲的宮崎駿仍與76歲的製作人鈴木敏夫持續創作。吾朗坦言:「若這兩位大師無法再創作,吉卜力將面臨重大挑戰,因為他們的才華是無可替代的。」去年憑藉《蒼鷺與少年》二度獲得奧斯卡的宮崎駿,很可能以此作為封筆之作。
吉卜力的作品雖以動畫形式呈現,卻蘊含戰後世代特有的深沉底蘊。吾朗解釋,即使是看似溫馨的《龍貓》,也隱含對疾病與死亡的恐懼。這種將甜美與苦澀完美交融的敘事風格,正是作品打動人心的關鍵。「在和平年代成長的創作者,很難複製父輩那種獨特的視角與態度。」
隨著AI模仿吉卜力風格的影象氾濫,宮崎駿2016年批評AI創作的影片再度引發討論。在紀錄片片段中,他直言這種技術「是對生命本身的侮辱」。吾朗補充說明,當時父親其實是針對一個殭屍般的CG角色作出反應,認為其「令人極度不適」。
1998年加入吉卜力的吾朗,曾執導《地海戰記》與《來自紅花坂》等作品,並參與吉卜力美術館與新開幕的吉卜力公園的規劃。雖然從小熱愛繪畫,他坦言自己難以企及父親與高畑勳的才華。吾朗回憶:「同為動畫師的母親曾勸我不要踏入這行,因為工作既辛苦又忙碌。」但對創作的熱愛,最終還是引領他走上這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