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爆發史上最嚴重藻華災難 逾1.4萬海洋生物慘遭毒手
澳洲沿海近期爆發大規模有毒藻華(mikimotoi藻),已造成近1.4萬隻海洋生物死亡。專家警告,這場生態災難的影響範圍與嚴重程度都是史無前例的。
這場藻華主要由當地原生浮游生物「卡倫米基莫託藻」(Karenia mikimotoi)大量繁殖所引起。這種藻類不僅會消耗水中氧氣形成死亡海域,更會釋放毒素直接毒殺魚類,並讓接觸到海水的哺乳類(包括人類)出現咳嗽、眼睛發炎等症狀。
最令人擔憂的是,這種藻類具有垂直移動能力,能在不同水深活動,導致災害範圍難以全面掌握。雖然已派出水下遙控裝置進行勘查,但實際受損情況可能比表面看到的更嚴重。
目前災區已綿延100公里海岸線,影響範圍超過5,000平方公里,比兩個美國州的面積加總還大。公民科學家透過iNaturalist平臺記錄到的死亡物種已達458種,從維多利亞邊境到庫拉比(相距1,000公里)都有相關通報。
雪梨科技大學的Shauna Murray教授表示,這是澳洲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影響範圍最廣的有害藻華事件。當地居民、大南方礁基金會及南澳綠黨參議員Sarah Hanson-Young都呼籲聯邦政府宣佈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並展開調查。
西雪梨大學的Ian Wright博士指出:「這場藻華造成的生態破壞已符合國家災難的定義。」南澳大學的Zoe Doubleday博士更強調:「雖然大多數人看不見海底的大火,但我們已經聞到煙味。這絕對是一場國家級災難。」
專家分析,造成藻華的原因複雜多樣,包括2002年洪水帶入海洋的營養鹽,以及近期海洋翻流將其帶到表層。但澳洲聯邦大學的Faith Coleman指出,去年夏季的極端海洋熱浪才是最主要因素。
阿德萊德大學的Nina Wootton博士表示:「解決方案包括減少營養鹽排放、加強海岸監測(需要更多經費!),以及採取氣候行動——這些事件越來越頻繁劇烈的關鍵因素。」
雖然即將來臨的風暴活動可能緩解今年的藻華狀況,但專家警告這只是暫時的。要真正防範未來災害,還需要恢復海草床與海藻森林生態系,這些措施同時也能帶來固碳的全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