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0萬年前化石驚現新品種鼴鼠 改寫演化史認知
生物
07-20
古生物學家在西班牙赫羅納的Camp dels Ninots上新世遺址,從一具部分骨骼化石中鑑定出鼴鼠科下全新屬種。
這隻被命名為Vulcanoscaptor ninoti的掘地鼴鼠,約325萬年前生活在現今西班牙地區。
巴塞隆納自治大學的Marc Furió博士帶領團隊指出:「這個標本儲存了帶完整齒列的下頜骨、部分軀幹,以及前後肢的多塊骨骼,許多仍保持解剖學連線狀態。對於鼴鼠這類小型哺乳動物來說,如此完整的儲存狀態極其罕見。」
研究人員運用微電腦斷層掃描技術進行3D數位重建,IPHES-CERCA的Adriana Linares博士解釋:「透過這項技術,我們能分析指骨和牙齒等極細微結構,這些用傳統方法幾乎無法研究。」
從解剖特徵來看,Vulcanoscaptor ninoti的前肢構造顯示高度適應地底生活。Linares博士補充:「其肱骨特別粗壯,帶有明顯的骨脊和廣闊的肌肉附著區,指骨結構也顯示強大的挖掘能力。但標本在湖相沉積層中以側臥姿勢儲存,暗示牠可能兼具水生移動能力。」
令人驚訝的是,這種古代鼴鼠竟屬於現今只分布在北美和亞洲的Scalopini族。Furió博士強調:「這個發現顯示鼴鼠的演化史遠比想像複雜,可能涉及跨大陸遷徙,顛覆我們對這類哺乳動物擴散能力的認知。」
研究團隊表示,Vulcanoscaptor ninoti的發現不僅揭示鼴鼠科驚人的解剖多樣性,更凸顯特殊化石遺址對於儲存稀有小型哺乳動物的重要性。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科學報告》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