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兩千年的赫庫蘭尼姆古卷標題首度解密!
在持續進行的「維蘇威挑戰賽」中,兩組研究團隊不約而同地破解了這份珍貴古卷的標題。這項跨國計畫自2023年3月啟動以來,便以「改寫歷史」為目標,號召全球頂尖人才共同解讀這批出土自赫庫蘭尼姆的碳化卷軸。
這些珍貴文獻原藏於「紙莎草別墅」——一座屬於羅馬政治家的豪華莊園,直到西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才與龐貝古城一同被掩埋在火山灰下。雖然18世紀重新發現這批文物,但高溫碳化讓卷軸脆弱到無法展開,內容始終成謎。
其中一組解讀團隊來自維蘇威挑戰賽研究小組的尚恩·強森,他透過影像分割技術成功辨識出紙莎草表面的標題。幾乎同時,由尤里烏斯·馬克西米利安大學的馬塞爾·羅斯與Gray Swan AI的米夏·諾瓦克組成的競賽團隊,不僅確認標題內容,更改良了墨水偵測技術,使文字更清晰可辨。這兩位研究者因此獲得首屆「標題破解獎」6萬美元獎金。
根據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的編號PHerc.172,這份卷軸標題為《論惡習》,作者是伊比鳩魯學派哲學家兼詩人菲洛德穆。這位深受赫庫蘭尼姆居民愛戴的思想家,約在西元前40至35年間於當地辭世。卷軸上罕見地標註「第一卷」字樣,但確切含義仍有待釐清。
學者推測完整書名可能是《論惡習及其對應美德、存在場域與相關主題》。這部十卷本著作還探討過傲慢、貪婪、家政管理與諂媚等主題。特別的是,PHerc.172的排版異於常規——標題與卷數竟出現在同一行,而非各自居中排列。雖然裝飾性橫線顯示這不像草稿,但此特殊格式仍引發熱議。
更耐人尋味的是,已知《論惡習》首卷應為《論諂媚》,但倫敦大學學院的古卷學專家麥可·麥科斯克指出,PHerc.172內容與之不符。若確認此為真正首卷,將顛覆現有研究框架。隨著自動分割技術精進,這卷《論惡習》隱藏的文字正逐漸現形,未來或許會帶給學界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