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物 > 德國出土1.8億年蛇頸龍化石 揭開侏羅紀海洋生物多樣性之謎

德國出土1.8億年蛇頸龍化石 揭開侏羅紀海洋生物多樣性之謎

德國古生物學家近日在南部霍爾茨馬登地區發現一具儲存極為完好的早期侏羅紀蛇頸龍化石,屬於名為「威爾德氏近翼龍」(Plesiopterys wildi)的物種。

這具編號MH7的化石標本全長約3公尺,出土於著名的波西多尼亞頁巖層(Posidonienschiefer Formation),距今約1.8億年。研究團隊表示,這是該地區迄今發現最完整的蛇頸龍骨骼之一。

隆德大學古生物學家馬克斯(Miguel Marx)與研究團隊指出:「與該地層常見的魚龍類和海洋鱷魚類化石相比,蛇頸龍化石相當罕見。這次發現讓我們得以一窺這些長頸海洋爬蟲類的生物多樣性。」

研究顯示,MH7標本屬於亞成年個體,不僅完善了對該物種特徵的認知,也確認其作為獨立分類單元的有效性。系統發育分析表明,威爾德氏近翼龍是早期分化的蛇頸龍類,與短棘弗蘭肯龍(Franconiasaurus brevispinus)有密切親緣關係。

馬克斯博士強調:「霍爾茨馬登標本讓我們首次看到威爾德氏近翼龍在較成熟發育階段的樣貌,有助於釐清該物種在蛇頸龍演化史上的地位。同時也暗示早期侏羅紀歐洲海域可能已形成區域性差異的蛇頸龍群落。」

比勒費爾德自然博物館研究員薩克斯博士(Dr. Sven Sachs)補充:「這項研究證實蛇頸龍的區域性特化和譜系分化時間比我們原先認知的更早,對於理解海洋爬蟲類如何適應侏羅紀海洋環境變遷具有重要意義。」

該研究成果已發表於《PeerJ》期刊,研究團隊認為這項發現支援了晚期侏羅紀隱鎖龍類(cryptoclidids)漸進演化的觀點,同時強化了早期侏羅紀歐洲陸緣海中蛇頸龍物種可能存在區域性隔離的古生物地理模式。

_____

參考文獻:
Marx et al. 2025. A new specimen of Plesiopterys wildi reveal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ryptoclidian precursors and possible endemism within European Early Jurassic plesiosaur assemblages. PeerJ 13: e18960; doi: 10.7717/peerj.18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