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無霸袋熊去哪了?新技術用膠原蛋白追蹤澳洲古生物的足跡
地球
06-08
地球上的巨型動物群為何消失,至今仍是個未解之謎。最令人頭痛的是,我們能取得的化石證據實在太少。聽起來或許難以置信,但即便是龐然大物,也很難在化石紀錄中留下完整蹤跡。這與牠們死亡時的環境密切相關,畢竟化石形成的條件,會因死亡方式和地點而大不相同。
在現今的澳洲大陸,這個問題尤其嚴重。炎熱潮濕的環境導致DNA儲存狀況不佳,化石也多半支離破碎。許多地區的化石紀錄殘缺不全,研究人員往往只能靠零碎片段拼湊線索。如果能找到其他方法來鑑定這些微小化石碎片的來源,那該有多好?
維也納大學的卡特琳娜·杜卡教授解釋道:「三葉齒巨獸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有袋類之一,體型堪比河馬的袋熊;巨袋鼠是行動遲緩的巨型袋鼠,可能經常四肢著地行走;而古袋貘則是長相奇特的有袋動物,擁有內縮的鼻骨、可伸縮的長舌,以及強壯的前肢和巨大爪子。」
當化石儲存狀況不佳時,膠原蛋白胜肽標記成為絕佳替代方案,因為它們比DNA更穩定。研究團隊發現,質譜動物考古學(ZooMS)能將高度破碎的遺骸鑑定到屬級分類,這對破解巨型動物群消失之謎具有重大意義。
阿爾加維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卡莉·彼得斯博士表示:「研究澳洲巨型動物滅絕的主要障礙,在於全國各地出土的化石數量實在太少。資料不足使我們難以驗證各種滅絕理論。現在透過ZooMS技術,我們能從骨骼中儲存的膠原蛋白識別出更多化石,甚至找到適合進行古DNA或穩定同位素分析的樣本。」
即使化石無法承受地球過去的環境條件而崩解,只要還有膠原蛋白留存(研究顯示有些甚至比暴龍化石更古老),科學家就能持續探索這些史前巨獸的生態與滅絕之謎。這項突破性研究已發表於《哺乳動物科學前沿》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