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醫學 > 酒精對消化系統的全面影響:從口腔到直腸的隱形殺手

酒精對消化系統的全面影響:從口腔到直腸的隱形殺手

酒精對人體的傷害不僅限於肝臟,它對整個消化系統都造成嚴重破壞。從口腔的牙齦發炎、胃酸逆流,到慢性胰臟炎甚至致命的癌症,過量飲酒是消化健康的隱形殺手。肝臟作為分解酒精的主要器官,承受巨大損害,可能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胃和腸道則會出現侵蝕、潰瘍及營養吸收不良等問題。胰臟可能面臨致命的胰臟炎風險,而膽囊則可能形成疼痛的膽結石。更令人擔憂的是,酒精會顯著增加致命消化道癌症的風險。減少酒精攝取是保護消化健康、預防不可逆損害的最佳方式。

過量飲酒是全球公共衛生的重要議題,佔全球死亡人數的6%及全球疾病負擔的5.1%。它是超過200種疾病的關鍵風險因子,包括肝硬化、胰臟炎和食道癌,對消化系統的影響尤其嚴重。超過一半的酒精相關死亡與消化道疾病有關,這凸顯了理解酒精如何影響消化的重要性。本文探討了人體如何代謝乙醇,以及飲酒如何導致肝臟、消化道、胰臟和膽囊的疾病。

肝臟是酒精代謝的主要場所,處理約90%的攝入酒精。乙醇在肝臟中被酒精脫氫酶(ADH)分解為乙醛,這種高度毒性物質隨後轉化為乙酸,最終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然而,乙醛會對肝細胞造成顯著損害,導致一系列肝臟疾病,包括脂肪肝、肝臟發炎、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慢性飲酒會加速肝臟損害,而遺傳因素和飲酒型別也會影響疾病進展。由於代謝和體質的差異,女性特別容易受到酒精相關肝臟損害的影響。

消化道通常是過量飲酒首先顯現損害的部位,可能導致可逆和不可逆的病變。酒精可能引發口腔炎、牙周病及口腔微生物群的改變。在食道,酒精的毒性作用會導致食道炎、胃食道逆流疾病,並增加食道癌的風險,尤其是在與吸煙結合時。酒精還會影響胃的運動功能和黏膜完整性,導致胃炎、消化性潰瘍甚至胃癌。慢性飲酒可能損害腸道屏障功能,導致腸漏症、菌群失調和營養吸收不良,這些變化增加了腹瀉的風險並促進大腸癌的發展。

酒精濫用是胰臟炎的主要原因。急性胰臟炎和慢性胰臟炎是飲酒的常見後果。在急性胰臟炎中,過量飲酒會導致胰臟組織發炎和損害,而慢性胰臟炎則涉及持續性發炎、纖維化和胰臟功能不全。酒精誘發胰臟炎的病理機制是多因素的,包括對胰臟細胞的直接毒性作用以及透過啟用發炎和纖維化途徑的間接影響。胰臟癌也是長期酒精濫用的嚴重後果,酒精在與吸煙結合時尤其成為疾病發展的協同因子。

飲酒與膽結石和膽囊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酒精可能改變膽汁成分,促進膽結石的形成,而慢性飲酒可能導致膽囊發炎,引發膽囊炎等疾病。此外,酒精濫用可能透過增加氧化壓力和促進發炎細胞因子的分泌,加劇已有的膽囊問題。

酒精是各種消化道癌症的重要風險因子,尤其是食道、胃和結腸的癌症。乙醇代謝產生的乙醛是一種強效致癌物,可能損害DNA、抑制DNA修復並縮短端粒,促進癌變。飲酒,尤其是在與吸煙結合時,顯著增加食道鱗狀細胞癌和胃癌的風險。它也透過酒精誘導的DNA甲基化等機制,增加大腸癌的風險。

長期飲酒會對從口腔到直腸的整個消化系統造成廣泛損害。損害的嚴重程度取決於飲酒量、頻率、遺傳傾向及其他風險因子的存在。酒精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特別是在女性中,可能進一步加劇其有害影響。乙醛和酒精攝入引發的內毒素血癥在肝臟損害中起關鍵作用,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等疾病。早期檢測和管理酒精誘發的損害對於預防胰臟炎、肝硬化和癌症等更嚴重疾病的進展至關重要。

減少酒精攝取對消化健康至關重要。社交飲酒,即女性每天最多一杯、男性每天最多兩杯,被認為是最安全的飲酒方式。有酒精使用障礙的個體應尋求專業支援和管理,以降低消化道損害的風險。對於出現與過量飲酒相關的持續性消化症狀的患者,建議立即進行醫學評估。

參考文獻:Fabio Caputo等人於2024年在《轉化胃腸病學雜誌》發表的《乙醇對消化系統的影響:敘述性回顧》,DOI: 10.14218/JTG.2024.0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