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黑盒子解密:從印度空難看飛行記錄器如何還原真相
科技
07-13
印度航空調查局最新報告指出,上月發生的印度航空空難疑因燃油控制開關被關閉,導致起飛後發動機失去動力。這起發生在6月12日的波音787-8夢幻客機墜毀事故,造成西北城市阿默達巴德至少260人喪生,含地面19人,僅1名乘客生還,成為印度史上最嚴重空難之一。
調查人員從黑盒子(駕駛艙語音記錄器與飛行資料記錄器的統稱)中發現關鍵證據。報告顯示,駕駛艙錄音中可聽見一名飛行員質問另一人為何切斷燃油,後者則否認操作。這項發現引發各界對黑盒子技術的關注。
黑盒子實為鮮橙色,方便在殘骸中辨識,即使沉入深海也能尋獲。根據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資料,這組裝置通常安裝於機尾——被認為是飛機最不易毀損的部位。現代黑盒子能記錄超過1000項飛行引數,從機翼襟翼位置到煙霧警報狀態無所不包。
駕駛艙語音記錄器會收錄無線電通訊、引擎聲響及機組員對話,專家需耗時一週製作逐字稿。飛行資料記錄器則監測高度、空速等至少88項引數,甚至可據此製作3D動態模擬影片重現失事經過。
這項關鍵技術的發展可追溯至1930年代,法國工程師弗朗索瓦·於斯諾首創用底片記錄飛行資料的方法。1953年彗星型客機空難後,澳洲科學家大衛·華倫提出在駕駛艙加裝錄音裝置的構想,並於1956年製作出原型機,但直到數年後才獲航空界重視。
關於「黑盒子」名稱由來眾說紛紜。空中巴士公司指出,早期裝置使用密封防光的底片盒運作;另有一說是事故高溫會將外殼燻黑。儘管如此,《史密森尼雜誌》分析,媒體沿用此稱呼,正因它能傳達空難調查中的神秘色彩與關鍵地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