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考古 > 基因研究揭密:美洲原住民1.45萬年前已抵達南美巴塔哥尼亞

基因研究揭密:美洲原住民1.45萬年前已抵達南美巴塔哥尼亞

一項大規模基因組研究顯示,美洲原住民在遷徙過程中經歷了三次重大族群分化,導致重要遺傳多樣性的流失。最新遺傳分析指出,冰河時期人類從亞洲穿越白令陸橋進入美洲時,發生了這些關鍵的族群分化。

這項發表於《科學》期刊的研究,由國際科學家團隊分析139個不同族群的1,537組基因組,追溯最早美洲人的遺傳特徵。研究共同作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群體基因組學教授金熙林表示:「許多原住民族群規模小且基因獨特,我們發現他們普遍存在極低的遺傳多樣性。」

研究團隊透過分析「GenomeAsia 100K」聯盟收集的基因資料,確認美洲原住民在遷徙過程中經歷三個關鍵分化時期。首次分化發生在26,800至19,300年前,當時美洲原住民從北歐亞族群中分離,這個時間點與新墨西哥州白沙國家公園發現的2.3萬至2.1萬年前古人類足跡相互印證。

第二次重大分化發生在17,500至14,600年前,北美原住民族群分裂,部分人群向南遷徙。隨後在13,900年前,中美洲族群快速分化為四個主要遺傳支系:美國西南部的查科美洲印第安人(或稱普韋布洛祖先)、亞馬遜人、安第斯人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亞人。

金教授指出:「我們的推估與考古記錄高度吻合,顯示人類約在1.45萬年前已抵達南美最南端的巴塔哥尼亞地區。當族群在南美不同區域定居後,需要時間累積基因差異。」

然而,隨著數萬年前人類進入新大陸,他們經歷了遺傳多樣性的減少。初期受地理障礙影響,後期則因歐洲殖民者到來導致人口銳減。研究團隊特別發現人類白血球抗原(HLA)基因變異的流失,這類基因多樣性對免疫系統健康至關重要。

金教授解釋:「在東南亞等病原體密集區域,HLA基因多樣性較高。但我們發現南美原住民的HLA基因多樣性明顯偏低,這可能使他們更容易受到新型病原體的侵害。」

研究團隊強調,當代原住民有特殊的醫療需求,因為某些族群攜帶與藥物不良反應相關的基因變異。金教授呼籲:「現有藥物多基於歐洲人群研究開發,往往排除原住民族群。制定考慮其特定基因組成的醫療保健和疾病預防策略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