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地球 > 火星上拍到的「方形結構」為何引發熱議?

火星上拍到的「方形結構」為何引發熱議?

時不時地,火星表面的機器人,或是環繞火星的太空船,都會發回一些這顆紅色星球上岩石構造的迷人影像。這些影像五花八門,有的頗具趣味(像是那個可能並非源自火星的甜甜圈形岩石),有的則十分搞怪(嗨,酪梨岩石。火星上那堆「骨頭」又是咋回事?)。

本週末,由火星全球探勘者號(MGS)的火星軌道相機(MOC)拍攝到的一個「方形結構」,尤其令大家興奮不已。

這個影像在Reddit的「外星人」子版塊上獲得一定關注後,知名播客喬·羅根(Joe Rogan)和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在X平臺上發文討論,更是吸引了大量目光。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據馬斯克自家網站的社群註解解釋,這張影像和最初拍攝的樣子有些出入。然而,它確實源自軌道相機拍攝的一張真實照片,假如你在腦中自行補全那些連線,就能看到一個近似方形的特徵。儘管看似方形,但在原始照片中它並不那麼令人印象深刻。

根據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火星影像探索器資料,整張影像顯示的區域直徑約3公里(1.9英里)。

當然,人們紛紛展開各種猜測,有人稱自然界不會形成這樣的構造,這個結構可能是火星上一座被掩埋的古老外星聚落。

儘管這個想法很有趣,但我們看到的很可能只是一些有趣的岩石。儘管有人持反對意見,但自然界確實會形成一些有趣的特徵和構造,從地球上巨人之路的六角形石柱,到土星的極地六角形。地質和氣象現象就能造就大量我們熟悉的形狀,無須藉助古代外星人來解釋。此外,這裡面可能也有一些錯誤的模式識別因素。

在不存在特定模式的物體中看到熟悉模式的現象,被稱為空想性錯視。從進化角度來看,我們能盡快識別出可能對自身造成危險的模式(比如蛇的形狀),這是有道理的。卡爾·薩根(Carl Sagan)在他的著作《魔鬼盤據的世界:科學,照亮黑暗的蠟燭》中解釋道,識別威脅的能力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早期人類要是能從灌木叢中察覺到疑似獅子的形狀並趕緊跑開,就能存活下來。那些無法識別這種「獅子模式」的人類就會被吃掉。就算跑開後發現所謂的獅子其實只是一塊石頭,也無妨,這些人類總算存活下來,並將基因傳承下去。薩根還說,識別模式(無論模式是否真的存在)是一種重要的預防性生存技能,但也可能導致我們將隨機的影像或光影模式錯誤解讀為臉孔或熟悉的物體。在這件事上,人們在2001年拍攝的一張火星岩石和陰影照片中,看到了一個方形結構。

科學家們當然極想找到另一個星球上存在生命的證據,但這需要排除所有其他可能的自然解釋。科學家們也曾有過教訓,比如在19世紀,一些人受天文學家喬瓦尼·夏帕雷利(Giovanni Schiaparelli)所繪製地圖的影響,斷言火星上有一系列縱橫交錯的運河。

1894年,天文學家珀西瓦爾·洛厄爾(Percival Lowell)提出,夏帕雷利的觀測結果顯示那些運河是外星文明所建,這一想法也讓公眾興奮不已。洛厄爾最終花費大量自己的錢,在1907年拍攝這些「運河」,以此證明這些特徵是外星物種所為。

據《紐約時報》報導,洛厄爾當時表示:「在火星南極冰帽融化程序加快後,運河開始在其周圍出現。由此可以直接推斷,目前這顆行星是有智慧的建設性生命的棲息之所。」他還補充道:「在此我可以宣告,火星上存在生命的理論絕非我事先假定的假設,而是從觀測結果推導得出的,而且我此後的觀測也充分證實了這一點。別無其他假設能與所有事實相符。」

然而,其他人並不買賬,而他拍攝的照片最終也讓這個想法受到質疑。所以,儘管相信古代火星人在火星上留下方形結構可能更有趣,但就像那些運河一樣,更有可能的是自然因素,再加上一點空想性錯視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