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發電提升15% 美國年減854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科技
08-08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最新研究指出,若將美國太陽能發電量提升15%,每年可減少854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這項發表於《科學進展》期刊的研究特別發現,太陽能的減碳效益會因地區而異,為清潔能源投資提供了精準的佈局方向。
研究團隊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的電力資料,涵蓋加州、佛州、德州等13個區域。透過先進統計模型,首次量化太陽能發電的「即時減排」與「延遲減排」效應。例如加州中午增發15%太陽能,第一小時可減排147.18公噸,8小時後仍持續減少16.08公噸。
研究主持人、羅格斯大學電腦科學系助理教授阿爾皮塔·比斯瓦斯強調:「這份研究就像減碳路線圖,告訴決策者哪些區域的太陽能投資能產生最大效益。」以加州為例,當地太陽能增加15%,竟能帶動西北與西南鄰區每日分別減少913與1,942公噸排放。
值得注意的是,太陽能效益存在明顯地域差異。加州、佛州、大西洋中部等地,小幅提升太陽能就能獲得顯著減排;但新英格蘭、田納西等區域,即便大幅增加太陽能裝置,效果仍有限。這顯示能源轉型需要「精準投放」策略。
哈佛資料科學計劃主任弗朗西斯卡·多米尼西教授指出:「這項研究運用大資料分析,為達成減碳目標提供科學依據。」目前美國仍有60%電力依賴化石燃料,太陽能僅佔3.9%,提升空間巨大。除了減緩氣候變遷,增加太陽能還能改善空汙相關的健康問題。
這項突破性研究不僅量化區域減排差異,更首度證實太陽能發展的「跨區外溢效應」,凸顯區域能源協作的重要性,為美國能源轉型提供關鍵決策依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