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馬達加斯加驚現「稻田殺手」:黑鼠攜帶漢他病毒威脅人類健康

馬達加斯加驚現「稻田殺手」:黑鼠攜帶漢他病毒威脅人類健康

最新研究揭露,人類活動改變的地景正悄悄助長致命病毒的傳播。科學家在馬達加斯加發現,外來種黑鼠成為當地漢他病毒的唯一攜帶者,而這些帶原鼠類竟特別偏好在農耕地活動。

入侵物種不僅破壞生態平衡,更可能成為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當動物進入新環境時,往往會攜帶未知病原體,就像COVID-19疫情給我們的深刻教訓。由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留尼旺大學和杜克大學組成的國際團隊,近期在《生態與演化》期刊發表重要發現:馬達加斯加農村地區的黑鼠,極可能是漢他病毒的傳播媒介。

研究共同第一作者、UCSB博士生凱拉·考夫曼指出:「我們特別關注漢他病毒,因為馬達加斯加存在獨特且未被充分研究的病毒株,而且當地居民過去接觸病毒的證據非常明顯。」

團隊在馬拉傑比國家公園周邊社羣展開調查,獲準在住家、農田和雨林邊界設定陷阱。他們總共採集了近2000隻動物的樣本,送往留尼旺實驗室檢測。令人意外的是,在17種小型哺乳動物和11種蝙蝠中,僅有黑鼠檢測出病毒陽性。

「這結果很特別,因為在世界其他地區,其他外來鼠種也常被發現帶有病毒。」考夫曼解釋。研究還發現,成年且體型較大的黑鼠感染率更高,且主要出現在農地而非住家周邊,這意味著農民在田間工作時面臨更高的感染風險。

更引人注目的是,雖然農業區的黑鼠普遍帶原,但雨林捕獲的鼠類卻完全未檢出病毒。這清楚顯示人類土地利用方式直接影響動物感染率,進而改變人類接觸病毒的機會。

這項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和杜克大學資助的研究,匯集了來自疾病生態學、社會科學和獸醫健康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團隊未來將進一步釐清漢他病毒傳入馬達加斯加的時間點,並深入研究棲地破碎化對小型哺乳動物及其攜帶病原體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