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驚人影像曝光:螺旋星雲中心藏「行星殺手」白矮星
太空
04-04
美國航太總署最新公佈的觀測資料顯示,位於螺旋星雲(Helix Nebula)核心的白矮星,可能正在上演一場宇宙級的「行星吞噬秀」。這顆瀕死恆星的狂暴進食行為,很可能是該區域出現異常X射線輻射的關鍵原因。
這片編號為Caldwell 63的星雲距離地球約6.5億光年,實質上是恆星死亡後的殘骸。根據NASA觀測,這顆恆星正持續將外層氣體拋向太空,在恆星輻射激發下,這些氣體形成直徑達3光年的巨型發光環狀結構。
研究團隊整合四大尖端觀測裝置的資料: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的X射線影像、哈伯太空望遠鏡的可見光觀測、歐洲南方天文臺VISTA望遠鏡的紅外線資料,以及NASA星系演化探測器的紫外線資料。這種全波段分析方法,讓科學家首次清晰捕捉到白矮星吞噬行星的證據。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天體物理學家桑迪諾·埃斯特拉達-多拉多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發表突破性發現。他們認為,當某顆行星過度靠近這顆白矮星時,強大的潮汐力將行星撕成碎片,殘骸墜入恆星表面時引發劇烈X射線爆發。這種「亞恆星伴星」物質墜落過程,完美解釋了該區域的神秘輻射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的太陽在50億年後也將經歷相同命運。當核心燃料耗盡時,太陽會先膨脹成紅巨星吞噬內側行星,最終塌縮成白矮星。此刻在螺旋星雲上演的宇宙戲碼,某種程度上預示著太陽系遙遠的未來。
觀測影像還顯示,白矮星噴射的高溫氣體在太空冷卻後,又回落到恆星附近。新舊氣體團塊相互碰撞,形成狀似彗尾的複雜結狀結構。這些宇宙級藝術創作,正記錄著恆星生命最後階段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