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製造業數位轉型的關鍵瓶頸:智慧製造資料分析落地難題解析
當代製造業面臨的複雜營運環境,已非傳統管理方式所能應付。即時性、動態化且具備自我調適能力的經營策略,成為產業轉型的迫切需求。製造業資料分析(MDA)技術的崛起,正是推動傳統製造升級為智慧製造的重要解方。
透過MDA技術,製造商能從內外部資料中挖掘潛藏模式,更精準預測地緣政治風險,快速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這項技術的實際匯入率卻出奇地低,僅不到兩成的專案能完成全面實施。這背後反映的是製造業在數位轉型過程中所遭遇的多重障礙。
MDA的實施流程大致可分為五大階段:資料準備、資料分析、結果評估與解讀,以及將分析結果整合至製造系統。每個階段都可能出現獨特的執行難題。除此之外,更存在著與技術、組織和環境(TOE)相關的系統性挑戰。
韓國釜山大學工業工程系金基勳助理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樸世恩和李相宰兩位研究員的共同參與下,開發出「MDA實施綜合問題集」(CISM)框架。這項研究成果已於2025年6月9日發表在《製造系統期刊》。
研究團隊首先從SCOPUS資料庫篩選出35篇相關文獻,經系統性分析後歸納出29個具體問題,並將其分為9大類別。這些問題分別對應TOE三大維度:其中26項屬技術層面,11項涉及組織因素,4項與環境條件相關。
為驗證CISM的實用性,研究團隊將框架應用於橡膠製造業的三個實際案例,專注於最佳化合成配方與混煉製程。結果顯示,該框架能完整捕捉專案執行過程中遇到的所有挑戰,充分證明其全面性與實務價值。
金基勳博士強調:「要加速MDA的普及,製造商必須能系統性地識別並解決實施過程中的各類問題。CISM提供了一個結構化的框架,幫助業者主動辨識並克服這些障礙,使MDA實施更有效率。」
這項研究不僅為學界與業界建立了實用的參考框架,更為智慧製造的推廣邁出重要一步。未來研究方向將包括問題優先順序排序、不同製造情境的適用性探討,以及發展客製化的解決方案。
正如金博士所言:「CISM不僅能協助製造商建立明確的實施指南,更能作為MDA教育訓練的基礎參考。這些努力最終將轉化為更高品質的產品,讓消費者直接受益於智慧製造的成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