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海悲歌:全球最大湖泊如何淪為最年輕沙漠?
地球
04-10
曾幾何時,鹹海以6.8萬平方公里的遼闊水域(約2.63萬平方英里),規模僅次於裡海和蘇必略湖。即便現今排名第三的維多利亞湖,過去數十年間雖有消長,其變化幅度遠不及鹹海驚人——殘存水域面積竟不到原始規模的10%。
這片橫跨哈薩克與烏茲別克邊境的水域,其劇變要追溯至蘇聯時期。當年依靠錫爾河與阿姆河兩大淡水支流滋養,鹹海得以在中亞乾旱區維持生機。然而1960年代起,大規模灌溉工程截斷活水,導致湖泊面積急速萎縮。至1980年代末,鹹海更分裂成南北兩部分:南側的大鹹海仍處邊境地帶,北側的小鹹海則完全歸屬哈薩克。
惡化態勢持續蔓延。又經二十年光景,大鹹海再度裂解為東西兩片水域。如今東側水域已完全蒸發,裸露的鹽鹼地形成地球最年輕的沙漠——阿拉爾庫姆。衛星影像清晰記錄這片新地貌:北方的小鹹海冰封依舊,而大鹹海僅剩西側如絲帶般的狹長水域苟延殘喘。
當浩瀚湖泊化作荒漠,災難接踵而至。曾經興盛的漁業蕩然無存,區域微氣候產生劇變:冬季更嚴寒,夏季更酷熱。每年肆虐的沙塵暴將鹽鹼物質擴散至數百公里外,嚴重危害居民健康。儘管國際社會過去二十年致力搶救小鹹海,修建科克阿拉爾堤壩調節錫爾河水流量,使水位回升4公尺(約13英尺),但南側水域仍難逃乾涸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