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川普政策下的西岸離岸風電前景蒙上陰影

川普政策下的西岸離岸風電前景蒙上陰影

西北地區的企業與政府官員原本對離岸風電產業寄予厚望,期待能為當地帶來龐大的資金與就業機會。然而,這一切卻因川普政府的政策而陷入停滯。就在川普第二任期開始的幾小時內,他下令暫停所有未來的離岸風電租賃,並放緩現有租賃的審查程式,這讓全球快速擴張的離岸風電產業在美國西岸的前景變得黯淡。

事實上,西岸的離岸風電發展早已遠遠落後於東岸,東岸的風場已開始運轉,而專家們對西岸的未來卻充滿不確定性。PelaStar執行長班·艾克斯表示:「希望這只是四年的風暴,我們能挺過去。」隨著公用事業逐漸遠離化石燃料,且電力需求激增,華盛頓州急需新的能源來源。然而,在川普政府下,部分企業對風電的熱情已逐漸消退。

與此同時,全球其他國家持續投資離岸風電技術,科學家警告,繼續使用化石燃料將使地球暖化到危險的程度。離岸風機已運轉數十年,首座風場於1991年在丹麥海岸啟用。這項技術將古老的風力發電機置於海上,利用廣闊的空間與充沛的風力。然而,離岸風機也面臨爭議與挑戰,反對者擔心這些結構會破壞海岸景觀、傷害鳥類甚至海底生物。

隨著再生能源技術成本降低且效率提升,化石燃料利益集團也擔心失去能源市場的份額,並大力遊說反對這項技術。此外,尋找合適的風場地點也相當困難。聯邦政府透過海洋能源管理局(BOEM)核發離岸租賃。儘管大西洋沿岸的離岸風場已開始運轉,例如2016年啟用的羅德島南部的布洛克島風場,但美國的離岸風電仍遠遠落後於歐洲。

西雅圖港務委員萊恩·卡爾金斯指出,西岸落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當地對額外電力需求並不迫切,尤其是依賴水力發電的華盛頓州;其次,西岸海域比東岸深得多,因此西岸的離岸風場必須採用浮動式風機,而非固定於海底的結構。雖然全球已有少數浮動式風場,但這項技術並不普及,複雜性也拖慢了發展進度。

儘管如此,開發商已提議在華盛頓州海岸租賃場地,州政府仍在評估中。奧勒岡州一度似乎準備進軍離岸風電,但近幾個月動能已停滯。加州則進展較快,BOEM已批准五個租賃案,將在加州海岸數十英里外建設風場。卡爾金斯與艾克斯曾希望普吉特灣能承接大部分工作,因為風機與浮動平臺需在靠近最終地點的地方組裝,但前期生產工作可利用西雅圖的深水港進行。

這意味著建造平臺、風機塔、繫泊系統、錨定裝置,甚至是用於建造與維護離岸平臺的船隻,卡爾金斯表示,這將為當地帶來資金與就業機會。然而,艾克斯指出,企業需要看到比加州五個租賃案更多的建設潛力,否則一旦這些風場完工,工作就會停止。

在川普政府下,BOEM已暫停所有潛在的新離岸風電租賃,並推遲或取消現有租賃的會議。艾克斯對此表示失望,因為他的公司及其母公司Glosten已將重心轉向西岸離岸風電,特別是考慮到拜登時代的《通膨削減法案》與《兩黨基礎設施法》提供的龐大資金。如今,他們開始後悔這一戰略決策。

卡爾金斯指出,如果美國企業無法在國內市場獲利,或許韓國或新加坡等外國企業將搶走這些工作機會。這種不確定性因川普的關稅政策而加劇,這提高了再生能源領域的進出口價格。在他的第二任期內,川普對限制氣候變遷的概念表現出越來越大的敵意,並在全球科學界呼籲盡快轉向再生能源與減排之際,加倍支援化石燃料。

儘管再生能源變得更加經濟實惠,川普在上任後的首次發言中表示,美國將進一步轉向石油與天然氣,聲稱此舉將降低能源成本。他說:「我們不會搞風電。」

雖然西岸風電的時間表仍不確定,但太平洋海洋能源中心副主任夏娜·李·赫希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或許加州能繼續建設其港口基礎設施,以便在川普第二任期後繼續發展。與此同時,赫希指出,還有其他幾種在海洋上發電的選項正在考慮中,包括利用海浪或潮汐能發電的技術。然而,川普的姿態已影響了這些技術的研發階段,而美國原本有望在這一領域成為全球領先者。

赫希表示:「這對海洋與離岸再生能源的動能,以及更廣泛的創新、工程與技術,都是一大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