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人首度發現三葉蟲化石 竟當成「魔法護身符」佩戴
生物
07-30
考古學家近期在西班牙加利西亞的Armea礦業古鎮遺址,發現了一件極其特殊的古生物文物。這塊距今超過4.5億年的中奧陶紀三葉蟲化石,經考證竟是羅馬帝國時期(公元1-3世紀)被人為加工成護身符的珍貴遺物。
這件來自伊比利半島中部(距發現地約430公里)的海洋節肢動物化石,很可能是當時來自盧西塔尼亞地區的商人或移民帶到加利西亞的。研究團隊指出,這是全球第三件確認被人類採集利用的史前三葉蟲化石,更是首件發現於羅馬文化背景的實物證據。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化石底面留有7處人工打磨痕跡,顯示古人曾刻意將其修整成適合鑲嵌的形狀。考古學家研判,這極可能是被製成項鍊或手環的護身符,具有驅邪避兇的魔法功能。此推論與全球考古紀錄相符——歐洲石器時代與美洲原住民都曾有將三葉蟲當作護符的傳統。
雖然化石表面未見穿孔痕跡,但研究團隊認為最可能的用途仍是首飾,並推測當時可能採用金屬託座固定。論文強調:「無論具體佩戴方式為何,這件文物顯然被賦予超自然力量,作為具有祈福、避邪功能的魔法護符。」
研究同時提出另一種可能性:這塊化石或許曾被當作古羅馬棋類遊戲的籌碼。類似考古發現並非首例——波蘭境內的羅馬遺址就曾出土猛獁象牙製的遊戲棋子。不過研究人員坦言,現有證據尚無法確認此推測。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這是羅馬遺址首度出土三葉蟲化石,但史料記載顯示古羅馬人對史前遺骸充滿熱情。據傳奧古斯都大帝不僅熱衷化石收藏,更建立了史上第一座古生物博物館。這項突破性研究已發表於《考古學與人類學科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