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太空 > 法老謝普塞斯卡夫的神秘陵墓:天文現象可能是關鍵解答

法老謝普塞斯卡夫的神秘陵墓:天文現象可能是關鍵解答

在埃及第四王朝時期,吉薩三大金字塔分別為胡夫、卡夫拉和孟卡拉法老所建造。古埃及人認為太陽神拉是所有法老之父,而金字塔的形狀被視為太陽光芒的象徵。

考古天文學家朱利奧·馬利在一篇尚未經過同儕審查的論文中解釋:「胡夫確實將金字塔建在吉薩高原上,從赫利奧波利斯(拉神崇拜的主要神學中心)可以清楚看見,並透過夏至時分的壯觀神顯現象,明確呼應了太陽崇拜。」

然而,這些金字塔完工並安葬法老後,傳統突然改變。當可能是孟卡拉之子的謝普塞斯卡夫去世時,他的遺體被安放在薩卡拉以南高原上的一座建築中,遠離赫利奧波利斯的視線範圍,也與其他金字塔結構毫無關聯。

這座建築本身雖然內外都相當宏偉,卻是長99.6公尺、寬74.4公尺的巨型長方形結構。馬利指出:「謝普塞斯卡夫陵墓前所未見的形狀確實是個謎團,目前提出的多數解釋都相當薄弱,甚至站不住腳。」

馬利認為,哈桑(1936年)提出的觀點可能更接近事實:謝普塞斯卡夫可能有意識地選擇建造一座獨特的紀念建築,以區別於與太陽崇拜過度關聯的金字塔。

馬利推測這種轉變可能與天文事件有關。他嘗試計算當時日全食的路徑,發現西元前2471年4月1日上午7:59左右,該地區確實可能出現一次壯觀的日全食現象。

「昴宿星團非常接近被遮蔽的太陽,雖然亮度較低但仍可能被看見,」馬利解釋道,「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金星和水星以對稱配置出現在黃道兩側,中間是成對的太陽/月亮。這次日全食持續了驚人的近7分鐘。」

雖然無法確定古埃及人如何看待這次日食,但馬利向Space.com表示,謝普塞斯卡夫陵墓的奇特形狀「類似於日全食帶中最神聖區域的建築」,標誌著古埃及太陽崇拜傳統的暫時轉變。這項研究已發表於預印本伺服器arX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