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太空 > 「蓋亞」望遠鏡光榮退役!揭開銀河系20億顆恆星之謎的「宇宙探索神器」

「蓋亞」望遠鏡光榮退役!揭開銀河系20億顆恆星之謎的「宇宙探索神器」

歷經11年輝煌任務,歐洲太空總署(ESA)的蓋亞太空望遠鏡於3月27日正式退役。這部被科學家譽為「近十年最偉大發現機器」的天文儀器,徹底改變人類對銀河系的認知。

雖然名氣不如哈伯或韋伯太空望遠鏡響亮,但蓋亞的貢獻堪稱劃時代。自2014年啟動以來,它精確繪製了銀河系近20億顆恆星、超過400萬個潛在星系,以及約15萬顆小行星的詳細資料,其中數百顆可能還擁有衛星環繞。這些珍貴資料已催生1.3萬多篇科學論文,未來勢必還會有更多突破性研究。

西班牙歐洲太空天文中心的物理學家約翰內斯·薩爾曼表示:「蓋亞釋出的龐大資料庫是天文物理研究的無價之寶,幾乎影響了天文學所有領域。」這項任務原定壽命僅6年,卻超期服役近一倍時間,最終因燃料耗盡而功成身退。

蓋亞的觀測站位於距離地球約160萬公里的拉格朗日L2點,這裡的地球與太陽引力達到完美平衡。其主要任務是繪製銀河系內超過10億顆恆星的位置與運動軌跡,打造史上最精確的3D星圖。為達成目標,它配備了雙望遠鏡系統與三組精密儀器,能同時測量天體的位置、速度、顏色及化學組成。

這部「宇宙製圖師」的傑作讓科學家得以解開多項天文謎團:包括確認銀河系的螺旋結構、估算暗物質暈的質量與形狀,甚至破解困擾學界數十年的「銀河系翹曲現象」——這很可能是因為銀河系正與人馬座矮星系發生碰撞所致。

更驚人的是,資料顯示銀河系盤面的部分恆星可能在大爆炸後不到10億年就已形成,遠早於過去認定的30億年時間線。2020年,蓋亞資料還揭露了銀河系最大結構「拉德克利夫波」——一片綿延9,000光年的星際育嬰室網路,可能曾對地球氣候產生深遠影響。

德國海德堡大學的科學視覺專家斯特凡·佩恩-瓦德納爾指出:「蓋亞徹底改變我們對銀河系的認知。」這部望遠鏡意外記錄到數千次「星震」現象(恆星表面的週期性脹縮),發現正在逃離或奔向銀河系的超高速恆星,甚至揪出數個潛伏的「宇宙沉睡巨人」——包括一個距離地球極近的黑洞。

隨著最後一批推進劑於3月27日耗盡,任務團隊已將蓋亞推入「退休軌道」,遠離科學價值極高的L2點。為防止未來意外重啟,工程師特意改寫了其機載軟體,並將1,500名參與者的姓名與告別訊息永久寫入記憶體。

雖然蓋亞已停止運作,但它的科學遺產才剛開始發酵。目前僅有三分之一的觀測資料完成分析,預計2026年將釋出第二波資料,最終完整資料則要等到2030年才會公開。荷蘭萊頓大學天文學副教授安東尼·布朗充滿期待地表示:「蓋亞是這十年來的發現引擎,這股趨勢肯定會持續下去。」